第33个世界粮食日之际,北京晨报记者对北京部分餐饮企业和高校食堂走访调查,发现粮食浪费依然十分严重,年初盛行的“光盘行动”气氛正在逐渐变弱。(10月17日《北京晨报》)
由民间公益组织倡导的“光盘行动”盛极一时,“半份菜”、“小份菜”、“热菜拼盘”、免费打包等服务相继推出,曾在全社会引起不小的震动。但遗憾的是,这项活动没能长久坚持,逐渐偃旗息鼓,最终像一阵风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舌尖上的浪费大有卷土重来之势。为何“光盘行动”如此短命?笔者认为,这种没有入脑入心,又缺乏机制保障的行动,注定难以取得长效。
首先是节约尚未成为一种习惯。"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有一种习惯叫光盘!"这是“光盘行动”倡导者的口号,但是这场仅靠部分人士呼号的运动远没有让节约成为全社会尊崇的习惯。一方面是商家没有形成节约的习惯,勤俭节约没有成为他们经营的理念,他们在利润面前,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卖出产品获得利益,很少能真正倡导和约束消费者节约消费。更有甚者,在多销多得的情况下,他们还会想尽办法说服消费者多点菜、点贵菜,根本不会考虑节约不节约的事。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挂在墙上的、写在宣传单里的节约标语,成为了应付形势的作秀,起不到真正的效果。另一方面是消费者没有养成节约的习惯,很多人爱讲面子,点菜多多益善、大操大办,又不好意思打包带走,造成了极大浪费。同时,在快节奏的今天,很多人从来就不在家中做饭,打包又显得十分麻烦,消费者虽然对剩菜剩饭于心不忍,但也无可奈何。
其次是相关制度没有及时跟进。一项活动要想取得长效,归根是要有强有力的制度予以保障,否则就会治标不治本。“光盘行动”在盛行之初,得到了全社会的响应,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是很多有识之士呼吁的诸如“节约消费提醒制度”、“餐饮节约考评制度”等制度没有能及时出台和实施,导致餐饮单位和消费者的供消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约束,节约不节约仍然是消费者的自由行为,一旦勤俭节约之风一淡,铺张浪费卷土重来,“光盘行动”难免半路夭折。
再次是节约品质日趋冲淡。勤俭节约,最终、最有效的是全社会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使节约成为一种品质。如今,物质极大丰富,人们生活水平极大改善,延续数千年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美德逐渐被丢掉,许多人甚至把“半份菜”和打包带走看作是小气,不仅自己不愿节约,还鄙视别人节约。在这种风气之下,“光盘行动”很难被接受和盛行,最终成为了一个短命行动。
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光盘行动”节约的是粮食,弘扬的是美德,理应大行其道,成为一种持久盛行的风气。要使“光盘行动”取得实效和长效,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跟进相关制度机制,让勤俭节约成为一种品质、一种习惯、一种规则。
文/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