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房顶的违建一直在按计划拆除,月底可以完工。”“最牛违建”的主人张必清10月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今日已经是10月的最后一天,而人济山庄4号楼楼顶上的违建身形依旧。记者昨日就此事询问海淀区城管工作人员,但仍未能得到准确的拆除日期。
现状 拆了近仨月 变化不太大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人济山庄4号楼违建周边了解情况。在一位住在26层的住户家中,记者近距离观察了违建现状。顶楼东侧变化不大,原本覆盖在违建上的大部分假山石拆除了一部分,挨着楼体的一段维持原状,几名工人正用电焊焊楼体外的围栏。失去了假山石的掩盖,违建的原内部建筑显现出来,窗上的大块玻璃被拆掉,木走廊也只剩下框架。违建南侧,原本挂着的防护网已经被拆下来,露出几间小房子。而西北两侧的违建没有太大改变(如图)。
记者所在这户业主介绍,前段时间,这里的施工已经停下来了,“当时上面都没人了,现在有媒体继续报道,他们又开始干了,最多一次有12个人参与施工。”
直击 工人首露脸 见人忙回避
自“最牛违建”曝光以来,其家门一直紧闭,谁来也不开。昨天下午,蹲守多日的记者终于见到“最牛违建”开门,并见到了几名装修工人。先是门被打开一条缝,探出一人,而后有两人拿着电钻和电线现身,跟随他的还有几名工人,手中有的拿着大块玻璃和工具。发现记者的身影后,众人一度露出慌张神情,其中一人竟要立刻退回屋中,此时屋中的一个声音说“没事,往外走吧”,几名工人这才又开始往外搬出工具,随后忙不迭地走进电梯间(如图)。记者从门口向内看到一些假山体和木条,依稀能分辨出这里曾是一条通道,两侧墙上挂着字画。一名自称是工头的年轻人看到记者后连忙将门关上。
记者趁机找到其中一名工人,他说十一期间的确停工了,工人都回了老家,“我们只负责拆屋外边的铁架子,每晚完工后就一起离开小区,施工时再来,别墅里有大工看着我们干活。”据他称,房主有交代,不让把屋内情况向外说,更不能让生人进屋。“我还遇见过另一批工人,还有没有其他人就不知道了。”至于“最牛”违建到底何时能拆除完毕,工人一笑,低声说:“估计还得好几个月,这是个慢工夫。”
进度 将近1个月 基本没施工
“不是说这个月就能拆完吗?看现在的情况是不可能了。”小区居民刘先生告诉记者,因要拆除最牛违建,小区中特意搭建的安全棚让他很没有安全感。“这相当于总在提醒我,小区里有一个安全隐患,我随时都有可能被从天而降的违建废料砸到。”刘先生称,在违建拆除的将近三个月,他每天都会去看进度,但最近这1个月实在让他失望。“不像之前那段时间能明显看出来变化,近1个月来基本没有施工,我都以为会成‘烂尾工程’了呢。”
记者走访发现,许多小区居民都在关注着违建每天的拆除进度。“我们这么做也是关心自己的利益,原来楼顶上的阳光房根本没有那么大,而且房子是条形的,但违建的阳光房却类似于正方形。”
垃圾 清理成问题 每天运两车
违建主人张必清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运输废料是当前最大的问题,废料下楼只能走唯一的货梯。而记者在4号楼内发现,B栋内有三部电梯。据楼内的清洁人员称,楼内三部电梯都是载客电梯,由于违建拆除的特殊情况,最里侧的电梯专做货梯使用。而此时最外侧的电梯却出了问题,关不上门。“这段时间一直这样,估计是他们用了这部电梯,东西太重了,把电梯弄坏了。”清洁员称,最近几天拆除违建的工人明显增多。
记者在地下三层的垃圾站看到,垃圾中有些瓷器碎片和漆着红漆的家具碎片(如图)。据垃圾工人称,这些就是违建拆下来的废料,“其他居民的生活垃圾都由物业来负责清理,只有楼顶上的那些垃圾是他们自己人来车拉走,每天凌晨拉走两车。”
工期 何时能拆完 没人说得清
"最牛违建’何时能拆完?何时不再牛?”是现在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但目前仍未有一个明确说法。海淀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监察局新闻宣传人员戴军曾表示,总共三层违建只剩下最底层的外围假山以及玻璃钢结构还没有拆除,剩下的阳光房是开发商赠送的,不属于拆除范围。受高空作业影响,拆除过程会比较长。该楼仅有一部货梯可用,运输施工废料比较困难,使施工速度有所减缓。
记者多次试图电话联系张必清本人,但数次被直接挂断。他在回应此问题的时候也曾提及废料运输困难等问题,对于10月份未能按约定拆除也仅是表示会加快工期,仍没有给出准确的完成时间。
手记
专人来站岗 严防陌生人
从10月26日起,记者先后几次来到人济山庄B栋附近跟进违建的拆除情况。让记者惊讶的是在27日下午,记者像往常一样通过B栋的地下车库入口进入B栋,乘坐电梯到达26层,刚刚迈出电梯时,一名身穿警服的保安人员从楼道间出来,上前要求记者下楼,且不允许记者接近违建主人的2605号房。这名员工直言不讳地称,记者一进小区便被物业人员盯上了,之后便有相关的负责人叫他上楼站岗“看着记者”。“也不仅仅是对你,只要有陌生人接近,我们便会被要求来这里站岗,有时候,一站就是一天。”这名保安无奈地说。
不仅如此,相比前期采访时居民纷纷对违建表态的情况,记者回访时明显发现同楼的居民对于采访很回避。给出的理由都是不太清楚情况。相反,倒是别的楼的居民更愿意说出自己的看法。“也不能怪他们,就住在一个楼里,这以后的日子还长,应该是害怕被报复吧。”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