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海南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首页   |  观点PK  |  海口建言  |  评论  |  名人堂  |  社会长焦  |  椰风视点
新闻搜索:
  广告热线:0898-66835635
 您当前的位置 : 草根酷评>社会长焦>
警惕资本炒作“383”报告
警惕资本炒作“383”报告
来源: 环球时报 作者:梅新育 时间:2013-11-01 10:07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布的“383”改革方案总报告,以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刊发于去年10月1日《比较》杂志上的课题研究报告总结《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在媒体上爆红,这背后除了公众对新改革方案的期待与好奇之外,还有更复杂的因素。

  其中不能排除一些人希望在三中全会前夕影响舆论,推动民众与决策者的想法向他们希望的方向发展。正因为如此,同时广泛传播的还有对这两篇材料的过度解读和选择性解读。

  之所以说是过度解读,因为“383”改革方案总报告只是国研中心向三中全会提交的参考报告之一,并不是全会唯一参考资料,更不是全会报告本身。之所以说是选择性解读,是因为刘鹤的文章总结了十点结论和三条建议,但媒体仅仅突出其中比较符合新自由主义胃口的半条结论——“民粹主义承诺改变了大众的福利预期,加大了对政府的依赖,也放松了自己的奋斗决心,是效果极其负面的腐蚀剂”;却抹煞了非议选票政治的另外半条结论——“在执政期内无力改变现状和选票政治的推动下,政府倾向于更多地采取民粹主义政策宣示”,更完全无视另外几条与新自由主义教条根本相悖的结论——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对危机的责任,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危机的前兆,大众心理都处于极端的投机状态,等等。对于这样的选择性解读,我相信“中国不会犯颠覆性错误”。

  与此同时,在民间资本特别是投机性资本规模已相当庞大的背景下,上述过度解读和选择性解读得以掀起如此舆论热潮,离不开投机性资本围绕这一题材的操纵炒作。他们制造题材的逐利动机与政治性图谋一拍即合。

  制造题材是投机性资本运作的基本特点,政府政策从来就是所有国家投机资本炒作的重要题材,即使高举“自由放任”旗号的美英等国也不例外。由于中国政府决策与执行能力强大,中国市场和海外市场炒作“中国概念”资产时尤其喜好政府政策题材。从早年借电信市场政策变动炒作海外上市中国电信股,到前几年外汇市场数次上演的“成思危效应”,到前不久炒作“上海自贸区概念股”,再到这回炒作“383”报告和刘鹤的文章,投机性资本逐利的基本原则一以贯之,炒作手法则从早年的炒作国内官员、政府研究机构人员的只言片语,逐步发展到现在过度解读和选择性解读官方研究机构报告。

  如果说最初炒作中国政策题材者大多数是中国本土资本,随着中国市场的扩张开放和对国际经济影响力的上升,关注中国市场的海外资本与日俱增,他们对炒作中国政策的参与也日益深入。一旦其炒作引发大批市场参与者的非理性盲从,投机性资本就获得了成功;如果其炒作与政治势力的图谋取得共振,他们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

  投机性资本的本质不会改变,民众和决策者能做的是增强辨别能力,避免盲目跟风,避免自己的判断与决策被绑架。须知爆炒后市场上留下的通常是一地鸡毛。上海自贸区消息公布后,自贸区概念股一路飙涨,但到自贸区正式挂牌前夕却出现较大幅度下跌。决策者尤其要时刻清醒,决策立足点应是可持续的长期利益,而不是短期利益;应是实体经济部门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投机性资本易反易覆的一时欢呼。我们要保持改革的勇气和魄力,但不必对“改革红利”之类概念的热情追捧者过度兴奋。最喜欢爆炒这些概念的多数是房地产、金融等资本市场玩家,因为他们能从“制度套利”中大发横财,所以他们特别热衷制度的“改革”。实体经济的实干者最需要的则是稳定可预期的环境,而不是高频率的折腾。一个大国的安身立命之本只能是实体经济,而非资本游戏。▲(作者是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李琳)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