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作为海南中学1991届校友,谢周清回到母校参加海南中学90周年校庆专家校友论坛,以“跨越南北极走出自己的脚印”为主题,和学弟学妹分享了他科考南极北极的亲身经历和心路历程。
   
 您当前的位置 : 海南新闻>

定安走出的极地科考专家:南北极离我们并不远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3-11-04 13:37

  地球两端神秘的冰海世界,令人有着无限的遐想。

  籍贯海南定安、今年41岁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极地环境研究室主任谢周清,在1998年至2011年之间两次登上南极,两次到达北极……科考脚步,走得坚定,走得遥远。

  11月2日,作为海南中学1991届校友,谢周清回到母校参加海南中学90周年校庆专家校友论坛,以“跨越南北极走出自己的脚印”为主题,和学弟学妹分享了他科考南极北极的亲身经历和心路历程。

  在谢周清论坛发言之后,海南日报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分别两次赴南极北极科考

  “我们到南极北极不是发现新大陆,不是进行探险,而是进行科学考察。”甫一开始谈起两次登上南极、两次到达北极的亲身经历,谢周清教授就进行了明确说明,既然进行科学考察,就要对南极北极之上的环境进行针对性的研究,这是责任,更有压力。

  第一脚登上南极大陆,迎面呼啸而来的大风、眼见之处似明似昏的天空,1998年底到1999年春季的第一次南极科考,给了当时还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读博士的谢周清强烈的视觉和感官震撼。新奇、激动的情绪慢慢平复下来,岩石缝、湖泊边,都有谢周清挖泥巴的身影。“要了解南极,就要对南极的物质进行取样分析。”谢周清这样对自己说。

  2003年、2004年,谢周清两次赴北极科考。南极大陆一片荒凉,北极则是一片冰海世界。“在南极只要天气不错,就可以出去考察。而在北极有北极熊,具有一定攻击性。每次出去野外进行采样,都要随时防备。”说起南极北极科考的不同,谢周清回忆道。

  南极长城站所处的乔治王岛,早在1819年就已经有人登陆,长城站区约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已经有9个国家建设了13个考察站,中山站所处的拉斯曼丘陵则在1935年被发现。登上南极之后的谢周清在反复思考———要了解今天的南极,就要了解几百年前、几千年前的南极,通过对过去的了解判断未来。

  最近,由谢周清担任主任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极地环境研究室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南极罗斯海企鹅种群在小冰期(1500年至1800年)增加,更新了之前的认识,引发相当关注。

  盼极地研究有更多中国人

  “说起南极臭氧层空洞,是德国等外国人的研究成果;说起在南极发现杀虫剂DDT,是美国人检测出来的……”谢周清说,在关于南极北极的研究成果成绩单上,有更多中国人的名字,有更多的中国人参与。

  “中国科学家们到南极去开展研究,究竟和中国,和老百姓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关系?”面对不少人类似的疑问,谢周清举例,比如说在南极发现提取了杀虫剂DDT,这就反映出了DDT已经实现了长距离的传输,通过大气和海洋的循环,仍然没有消解。“这个研究成果推出之后,推动了禁用DDT。这就是对南极北极开展研究的意义和作用。”

  谢周清告诉记者,在南极北极发现污染物,说明这种污染物已经是全球性的。这样来说南极北极的研究工作就起到了预警系统的作用。“南极发现了臭氧层空洞,推动冰箱氟利昂的禁用;北冰洋的海冰在消融,就引发对全球环境的关注。”

  在第一次科考南极之后,2003年3月至4月,谢周清赴家乡的西沙群岛进行考察。谈起这一次考察的原委,谢周清回忆说,南极企鹅实际上就是一种海鸟,在我们南海的岛屿上,也有不同种类的海鸟,因此也就有了对西沙群岛的科考。

  再后来,谢周清以及他所在的极地环境研究室的研究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我国的渤海、东海等沿海的岛屿上,也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就是拿着针对南极北极的研究方法,对生态环境进行研究。比如说南海之上的珊瑚岛,对其进行研究,了解掌握生态环境的演变,从而为科学保护这些岛屿提供依据。”

  “冷门专业”里走出来的科学家

  31岁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世界气象组织“世界气候研究计划—气候与冰冻圈”中国委员会及专家组成员……在研究极地环境科学上,谢周清获得了众多不同层次的认可。

  殊不知,1991年从海南中学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谢周清,面对学校将他分配到地球与空间科学院地球化学专业,一度找到老师要求调专业。地球化学这样的专业实在是太冷门了,谢周清只想学计算机等热门专业。

  说起当年初入大学,谢周清还告诉记者,当时他们班的同学主要是被调剂过来的。“现在想来,老师当时没有同意我调剂专业,主要是因为给我一个人调了,其他同学也要调,这样这个专业也就办不下去了。”

  兴趣就是在这种不情愿的意志下开始培养的。大二时,谢周清就开始进入学校的实验室,感受环境科学的魅力。一次次亲自动手的实验,慢慢开启了谢周清的兴趣:在科研的道路上,没有天花板,想怎么跳就怎么跳,“每一次发现科学的内在美时,总是感觉到无比快乐。”

  更加让谢周清庆幸的是,在科研特别是极地科学的研究上,他的导师孙立广教授给了他无比的关爱。“第一次去南极的机会,实际上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另外一个单位共有的名额。当时导师出马对那家单位说,这一次我们去,下一次你们去。在搞定了这家单位之后,孙老师就推荐由我赴南极考察。后来有关部门看到在读博士的我,实在是太过年轻,于是就给我们增加了一个名额。”谢周清说。

  在科学道路上走出自己的脚印

  在海南中学90周年校庆专家校友论坛上,谢周清向学弟学妹展示了导师孙立广教授南极科考时拍摄的一张照片:皑皑白雪之上,一队科考队员背对着镜头在前行。谢周清在旁边配了一句话:沿着前人的脚步,永远走不出自己的脚步。

  这张照片和配图语都是导师孙立广教授送给谢周清的。当时他们两人第一次科考南极,在导师和他分头行动中,已经过去了90天,孙立广教授还没有看到南极的企鹅。“后来导师告诉我,因为当时每次外出考察,前面总有一名带队的,而他只是跟在后边。最前边的那个人就不是去寻找企鹅的,所以我们后边的人也就不可能看到企鹅。”谢周清说。

  导师的这番教导对谢周清震动很大。首次科考南极之后,两次科考北极和第二次科考南极,谢周清在考察前都要做非常充分的准备,制定现场执行计划,需要采集怎样的样品分析,“科考不是拎个包就走,而是要做精密的准备。”谢周清说。

  初中二年级的时候,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给少年时期的谢周清的心底栽下了一个关于科学家的梦想。今天在极地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谢周清和极地环境研究室的同事们一起,在不停地跋涉:作为地球系统的一部分,南极和北极离我们并不遥远,极地环境的演变与我们密切相关,研究南极北极的环境,是在研究我们安身立命的地球,希望有更美好的环境。

  身为海南人,谢周清一直心系家乡:海南现在是国际旅游岛,优美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从2003年开始十年来,我们的研究团队一直对南海岛屿的生态环境进行研究,希望这些研究成果能为家乡的建设发挥作用。

 

 

 

相关链接

定安14岁少年发帖求助:请救救我 我不想辍学
定安2村争议地40多亩林被毁 林业局:调查处理
夫妻俩闯海20多年开12家定安黑猪连锁店
海南定安一男子喝茶遭蒙面人砍断脚
四人假装问路求医演“双簧” 海南定安一农妇被骗13万
定安:年终公费结余一律收回 再投入民生项目

 

相关链接:
定安:年终公费结余一律收回 再投入民生项目
四人假装问路求医演“双簧” 海南定安一农妇被骗13万
夫妻俩闯海20多年开12家定安黑猪连锁店
海南定安一男子喝茶遭蒙面人砍断脚
定安2村争议地40多亩林被毁 林业局:调查处理
定安14岁少年发帖求助:请救救我 我不想辍学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郭景水] [编辑:冯丹霞]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