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商贩向城管队员下跪”的图片在网上热传。一名卖烤白薯女商贩跪在三轮车前,城管队员边笑边拍照。对此,河北唐山市城管局回应称,图片反映出执法队员在执法技能、执法方式上存在欠缺,已对三名执法人员进行了批评教育。执法队员找到女商贩进行了沟通,已得到谅解。
今年来,城管暴力执法的新闻频频现诸媒体,引来舆论不断口诛笔伐,与小贩互跪的柔性执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二者矛盾,但跳踩商户头事件的发生使得城管形象又一度降至冰点。那么,城管和小摊贩真的水火不容吗?他们之间的矛盾真的不可调和吗?
不可否认,小商贩随意摆摊造成了城市脏乱差、交通拥堵、噪声污染等问题,影响了城市形象,但是,小商贩也解决了底层人民的就业问题,并为市民生活提供了便利。
什么最重要?城市形象还是弱势群体的生存权?矛盾能否调和,利益双方能否达成一致意见?我们不妨将目光先转到国外。
在新加坡,政府负责兴建改造小贩中心,提供经营场所;有意做小贩的,需要领取牌照;政府会进行抽查,违反各种规定就会扣分,比如食品操作没有按照规定,经营者本身的健康状况,食品卫生程度,甚至是污水处理的程序等。
在华盛顿,五花八门的小摊贩已经成为街头一景。白宫旁、要道边,都可见排成一排的厢式车,支开一边车厢,挑起遮阳板,就成一个小卖铺,有卖箱包、文化衫的,也有卖咖啡和面包的。作为华盛顿街景的点缀,小摊贩已成为游客的一种记忆。
在韩国,小摊点被称为“道路文化”。首尔的主要街道上,越是繁华的地段,你越能看到众多的摊点。这些摊贩有自己的行业协会——“摊店业主联合会”,协会在政府与摊贩之间的沟通、维护摊贩的合法权益和实行摊贩自治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而国内,上海、重庆、南京、乌鲁木齐、石家庄等城市也纷纷解禁路边摊点。上海对小商小贩的管理上实施分区域、分场所和分时间管理的方法,使小商贩成为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镇江市实施马路摊点“民主自治”,有人维护秩序,分工有序,秩序井然;乌鲁木齐引摊入市发展马路摊点“夜市文化”,最大限度保护摊贩权益……
由此看来,商贩、城管、城市经营者三者之间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通过限时限地经营、积分制管理、发展摊点特色文化、建立摊贩协会等方法可以实现众多利益的统一。
城管与摊贩互跪固然是一种进步,但是,这并不能解开流动摊贩问题的死结。问题的关键还是政府合理的引导,科学的监管,从而满足市民多层次的需求,保障小摊贩的合法权益。
城管笑拍下跪商贩到底嘲笑着谁?这或许是城市管理者最需要思考的问题。
文/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