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媒体报道市场上发现有被“催熟染色”的赣南脐橙售卖,江西赣州市相关部门立即组织了全面排查。11月2日,赣州市召开赣南脐橙果品安全新闻发布会,通报了脐橙果品安全有关情况。赣州副市长刘建平介绍说,经查,“染色橙”仅是个别不法经销商的行为,数量极少。赣州没有发现用苏丹红染色脐橙的违法犯罪行为。(人民网11月3日电)
目前,赣南脐橙正遭遇一场声誉危机。“全国十一大优势农产品之一”、“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及“中华名果”的荣誉称号,这些通过很长时间才积累下来的品牌价值,在“染色橙”、“苏丹红”等等刺激顾客食品安全神经的词语出现之后,势必统统会受到影响。
声誉受损的起因,首先是在销售环节中由“个别不法经销商”造成的,是他们的利欲熏心拖累了果农的生计,而“个别不法经销商”炮制的问题脐橙之所以能够进入市场,又与果品质量检测部门的失查不无关系;其次,从媒体对于赣南脐橙问题报道之后,尤其是经过新媒体的传播,虽然问题的程度可能有所放大,却也是必须正视的现实。
声誉就是利益,前车之鉴,不可忘却。2008年四川广元的“蛆柑”事件发生后,相邻的湖北省柑橘销售就损失了15亿。如今,还要看到,“赣南脐橙是赣州农业的第一大主导产业和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25万户种植户70万果农直接受益。一年到头,果农们本来就指望着靠这一季脐橙销售来收回成本,增加收入,脐橙是赣南果农老表赖以生存的不可或缺的“命根子”。
至今,赣南“染色橙”问题的后遗症到底有多严重,大家对于赣南脐橙的消费信任如何修复,却依然还待观察。对此,危机公关专家可能会有很多的分析与建议,比如,政府部门进行积极地回应,通过现代传播手段进行全面地澄清,来消除消费者的疑虑,等等。或许过不了几天,那3家销售“染色橙”的商户就要受到严厉处罚,也许还会有当地官员会带头吃赣南脐橙的新闻报道,这些手段和方法,不能说于事无补,但是终究属于亡羊补牢式纠偏策略,让人需要警醒的是,到底应该如何为知名的农产品质量兜底?
首先,政府部门不能只在农产品品牌认定上下功夫,一个品牌可能经历了一个地方多少代人才树立起来,获得声誉之后,更为重要的还要继续进行品牌管理。没有细致的跟进措施,砸牌子的事情分分钟就可能做到,因此,在质量安全的检测上做不到严格把关,忙于救火的被动情况就层出不穷。
其次,不能单单指望所有农产品商家这个中间环节都能够肩负起社会责任来。一方面,商业上逐利心态会驱使商家冒险,只要其中的个别商家出轨,那就真的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另一方面,农产品品牌的共用特征,也需要对于商家更全面地进行资质审查,尤其是形成行业共同体来加强自我监督,“一根绳上的蚂蚱”,才会知道共进退。
再有,虽然有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原子化”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越来越少,但是,由于生产和销售的分离,在品牌管理上几乎没有什么话语权,一旦在销售环节品牌出现问题的时候,每一个农户的损失又没有更多的救济方式,遭受损失最大。为此,要让所有农户都能够参与到农产品的品牌管理中去,才会真正地避免危机。
文/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