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开幕在即,关于当前的一些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讨论也进入白热化状态。
11月3日,《南方都市报》刊文《七问“社会养老”》,几乎全文引用浙江财经学院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谢作诗教授于2012年8月29日所作的《为何社会养老保险注定破产?》,再度引发舆论关注。
在谢教授眼里看来,由政府主导的社会养老保险终将由于老齡化等原因破产。为此谢教授认为,最理想是废除政府主导的强制社会保险,代之以储蓄养老、养儿防老,以及基于市场的投资理财、商业保险等综合保险体系。
笔者认为,在我国,养老问题仍然必须走政府主导的社会养老保险模式,辅之以以储蓄养老、养儿防老,以及基于市场的投资理财、商业保险等综合保险体系。
换句话说,社会养老保险不会破产。
其一,谢教授的相关分析几乎是单纯建立在经济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从经济上,社会养老保险难以为继。事实上,政府要主导社会养老保险,更为重大的意义在于政治意义。政府决不能因为老龄化提前或加速到来而放弃社会养老保险,否则产生的将是极大的执政风险和社会风险。
其二,政府要主导社会养老保险模式,另外一层意义还在于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养老问题,在全社会树立起一种养老意识。我们可喜地看到,正是在政府的有力引导下,各种养老的新措施、新思路、新办法才层出不穷,社会各界参与养老事业的积极性才不断提高。在昨天举办的2013中国老龄事业发展高层论坛上,“以房养老”首倡者孟晓苏表示,“以房养老”方案或下月出台,明年一季度有望推出产品。
其三,社会养老保险的经济支撑风险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不用过于担忧。一是我国经济社会还将保持较高速发展若干年,有可以调度的资金;二是可以适度提高社会养老保险在整个财政支出中所占比例;三是可以用适度提高收缴比例,同时适度调低发放标准等办法延缓压力;四是老龄化问题严重的时间段只会持续20年左右,然后将逐步回归正常水平,压力高峰必然过去。
事实上,就我国当前而言,养老的经济压力还不在首位,而是人的压力,即谁来陪伴老人才是重要问题。只要把社会各方积极性调动起来,养老绝不会成为困扰我国发展的因素,相反,可能会成为促进社会更加科学发展的动力。
文/黄道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