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环境保护部公布了10月份全国74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海口排名第6,这是海口市在今年前9月份一直保持全国第一排名后的首次下降。经分析研究,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认为,岛外远距离污染物输送是造成近期海口空气质量有所下降的主因。
远距离污染物输送 导致海口空气质量排名下降
环境保护部公布的结果显示,10月份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前10位城市是舟山、福州、上海、台州、南通、海口、厦门、拉萨、张家口和盐城。与上月相比,舟山、福州、上海、台州、海口、厦门和拉萨空气质量继续保持较好水平。
进入10月以来,海南海口、三亚、琼海、万宁等多个城市同步出现轻度污染,媒体、群众关注度高。为回应社会关注,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从大区域、大尺度角度分析论证空气质量出现波动原因。通过对90多张空气轨迹图,和相关监测站数据综合分析认为:主因是远距离污染物输送影响,诱因是不利气象条件,内因是污染源排放。
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岳平介绍,海南空气质量季节性明显,夏秋季节基本保持优级,冬春季节以优良为主,偶有轻度污染。夏秋季节主导风向为南风和东南风,受南海海洋性气候影响。冬春季节主导风向为北风和东北风,当大陆空气南下并带来远距离迁移的污染团时,将对我省空气质量造成明显影响。10月份以来,全省空气质量下降,主要受大陆大气污染物远距离输送的影响,本地不利气象条件和局地污染源排放也有一定贡献。一是远距离污染物输送影响为主。后向轨迹分析聚类结果表明,10月份抵达海南的气流,62%来自于途经华中、华南地区抵达我省的大陆性气团,38%来自于途经台湾海峡抵达我省的海洋性气团。10月以来,华中、华南地区集中出现中度到重度污染天气,含有大量污染物的气团通过远距离输送抵达海南,造成海口、三亚、琼海、万宁等部分城市空气质量出现延迟性同步下降。国家设于我省五指山阿陀岭清洁区的大气背景站,24日呈现轻度污染,6项污染物浓度均较日常值高出3到7倍,PM2.5浓度甚至超过海口、三亚,也表明污染物远距离迁移对我省造成严重影响。
二是不利气象条件致使污染进一步加重。春冬季节,海南容易发生逆温天气,当逆温出现时,大气稳定,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大陆性气团远距离迁移带来污染物,遇到局地出现逆温的气象条件,导致污染物累积,大气污染进一步加重。三是局地污染源排放造成一定影响。城市机动车尾气、施工及道路扬尘、饮食业油烟等污染物排放以及秋冬季琼海市、万宁市土法烤槟榔和各市县燃烧秸秆对局地空气质量也产生一定的影响。春冬季节,我省降雨少,空气湿度相对较小,施工及道路扬尘等污染加大,加之其它污染源的影响,空气质量明显差于夏秋季节。
长期监测海口空气质量 整体上依然保持全国一流水平
10月上、下旬海口市环境空气质量集中出现了两个较大波动的时间段,针对这两个时间段,海口市气象局也进行了关联性分析。据海口市气象局介绍,10月以来,海口市受大陆冷空气南下影响频繁,气温下降,尤其是10月上、下旬这两个时段,海口主导风向为北风、东北风,期间还受西环副热带高压控制,多下沉气流,相对湿度较小,不利降水,以多云间晴天气为主;风力不大,大气相对较稳定。在出现大气污染物远距离输送时,综合气象条件不太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稀释与扩散,出现了空气质量下降。
如何正确看待海口市环境空气质量波动?岳平说,目前国家将空气质量分为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严重污染6个等级。海口10月份出现了几天轻度污染天气,对前300天来说,“零星现象不能代表整体”,海口空气质量依然处于全国一流水平。海南大学教授田良认为,一个城市的空气质量主要决定于三个因素:周边区域的空气背景、城市本身的污染物排放量以及影响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海口市化工、建材等重污染企业很少,没有北方地区的冬季取暖,而且清洁能源使用率高(2012年达到99.39%),扩散条件好,空气质量出现轻度污染应该与周边区域大气环境背景密切相关。结合本岛其他监测站、华南地区其他城市观测资料及南开大学的源解析研究成果,海口市10月出现轻度污染,主要原因是岛外远距离污染物输入和扩散不利等多种因素叠加造成,仅仅是偶发现象。从长期监测数据看,海口空气质量整体上依然保持全国一流水平。
海口今后如何继续保持环境空气质量优势?田良说,从全国范围看,大气污染正在从局地向区域演变,一个城市很难做到“独善其身”,必须强化大气污染的区域联防联控。从海口自身看,在已取得成绩基础上,要增强忧患意识,进一步加强本地污染源的控制,政府、企业和广大市民应各负其责,各尽其力,采取切实措施,重点抓好机动车尾气、建筑和道路扬尘、露天烧烤等污染防治,降低大气内源污染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确保一流的环境空气质量。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