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中石化输油管线爆燃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23日,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在事故现场向青岛人民和全国人民表达了歉意。事已至此,逝去的生命终究无法挽回。目前,急需要做的是查清事故真相,彻底检查整改安全隐患和问题,以此悼念亡者,抚慰伤者。
对当地居民来说,“11·22”事故来得很突然。但是管线在凌晨3时许就已经破裂,而爆燃事故发生在10点30分左右,其间7个多小时相关部门和单位都做了哪些具体工作,群众还知之不详。这个时间段的“信息盲区”,自然会引发一些疑问。这场事故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如此重大伤亡是否可以避免,由此暴露的安全隐患能否得到根除,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明确的答复,群众的安全感就缺乏坚实的基础。
根据初步调查结果,事故起因是输油管线漏油进入市政管网导致起火,那么输油管线与市政管网在规划上有没有“硬伤”就值得深入调查。不可否认,在输油管线建成之初,当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很多城市的规模都在快速扩张,黄岛的快速发展也只是一个缩影。原来的郊区发展成了繁华城区,曾经远离居民的输油管线逐渐拉近了和市政管网的距离,这个问题显然不是一夜之间出现的,但是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成为事故的导火索。“11·22”事故应当成为一个不断鸣响的警钟,使更多的地方、部门和单位警醒,认真摸查地下各种管网,拿出完善方案,消除安全隐患,补上发展中的“欠账”。
“11·22”事故发生之后,中央领导作出了重要指示批示,国务院决定成立事故调查组,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尽快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严肃追究有关责任。这表现出了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事故调查结果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和群众的质疑,必须保证调查过程的公开透明。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及时、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群众的要求和期待。输油管线如何规划、设计、施工、监测等都是比较专业化的问题,中石化除了配合事故调查组做好工作,还应该积极地对群众答疑解惑,以实际行动表达歉意。
习近平总书记24日在青岛强调,这次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令人痛心,对于这次事故要抓紧调查处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调查事故,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事故性质的认定和事故责任的界定,每一个参与其中和被涉及的人,都应做到不计个人得失,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以严谨的调查和严肃的问责帮助群众找回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