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午,记者从全国法院司法公开工作推进会上了解到,各级人民法院将在互联网上全面公开审判流程、审判文书和执行信息。
中国裁判文书网与各高院裁判文书传送平台今天举行了联网仪式,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上午在会上表示,通过公布审判流程、裁判文书和执行信息,群众就能够看见法官付出的努力,司法过程就不再是当事人心目中的“暗箱操作”,司法公信力就会得到显著提升。
“裁判文书的公开今天将实现,而审判流程和执行信息网上公开的工作正在推进中,至此将达到司法全面公开,将成为司法改革的突破口。”最高法院司法改革办公室主任贺小荣对记者表示。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目前,裁判文书公开和执行信息公开平台已基本建成,而审判流程公开正在建设中。
详解1
公开不得设置任何人为障碍
随着2000年6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裁判文书公布管理办法》,提出有选择性地向社会公布案件的判决书和裁定书,到2013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文书上网公布暂行办法》正式开始实施,明确生效裁判文书“全部公开”。
周强表示,裁判文书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最终“产品”,是承载全部诉讼活动的重要载体。最高人民法院已经在今年7月1日开通了中国裁判文书网,积极推动本院符合条件的裁判文书全部上网。
“今天举行了中国裁判文书网与各高院裁判文书传送平台的联网仪式,这意味着全国3000多个法院的裁判文书将集中传送到统一的网络平台上公布,这是一项史无前例的浩大工程。”周强说。
周强要求,各级法院要克服畏难情绪,打破本位思维,积极推动裁判文书上网工作,逐步实现四级人民法院依法能够公开的裁判文书全部上网公开。
最高法要求,对裁判文书在互联网公布实行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不得人为设置任何障碍。要完善中国裁判文书网的检索查询系统,方便公众按照不同关键词检索,确保裁判文书及其关联文书能够被有效获取。
详解2
当事人可网上查所有案审环节
审判流程公开平台的宗旨是,人民法院对案件的立案、庭审、调解、宣判等诉讼过程,都应当依法向当事人和社会公开。
最高法要求,各级法院要以政务网站为基础平台,通过手机短信、电话语音系统、电子触摸屏、微博、微信等技术手段,为公众和当事人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司法服务。
周强提出,要开发完善统一的审判流程查询系统,方便当事人查询案件进展情况,增加审判工作透明度。要充分发挥审判流程公开平台在远程立案、公告、送达、庭审、听证方面的辅助功能,大力推进诉讼档案电子化工程,切实提升工作效率,减轻当事人讼累。
“什么时候立案、什么时候开庭、什么时候审结、案子的诉讼程序是否发生了变化、是否有延期等,所有这些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都可以在审判流程环节公开查询。”贺小荣告诉法晚记者,这个时间表当事人是要凭密码才能查询的。
另外,周强还要求,要积极创新庭审公开方式,以视频、音频、图文、微博等方式及时公开庭审过程。要加强科技法庭建设,对庭审活动全程进行同步录音录像,逐步实现“每庭必录”,并方便当事人依法查阅。
详解3
网络直播提高办案质量
执行信息是人民法院在执行案件过程中产生的各类信息,体现了人民法院执行裁决权和执行实施权的运行状况。
最高法提出,人民法院应当建立统一的执行信息公开平台,通过公开执行信息,让公众和当事人及时了解人民法院为实现当事人的胜诉权益所采取的执行措施,争取群众对法院执行工作的理解。
周强要求,各级人民法院要将执行实施权的运行过程作为执行公开的核心内容,最大程度挤压利用执行权寻租的空间,充分发挥执行公开的防腐功能。
要完善执行信息查询系统,开发执行信息短信发送平台,方便当事人随时查询、了解执行案件进展情况。要为各类征信系统提供科学、准确、全面的信息,积极推进执行信息公开平台与社会诚信体系对接,促进社会诚信建设。
周强表示,凡微博直播的案子,没有上访,息诉率为100%。法官面对网络直播,会全身心地投入,把案件办好,大大提高了办案质量。
公开目的倒逼法官提升能力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有的人民法院领导对司法公开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还不到位,甚至有畏难、抵触情绪;有的法院只满足于选择性公开,公开内容不多,公开力度不够,甚至流于形式;有的法院对当事人和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和司法关切缺乏及时有效的回应,导致工作被动等等。
“司法公开是确保审判权依法独立公正行使的关键,也是司法工作取信于民的关键。解决制约司法公正、影响司法公信力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司法公开工作是重要突破口。”周强说。
周强分析,伴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信息量和信息获得渠道的需求越来越多,归根结底是对公正司法的要求和期盼更高了,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关注度更高了。
周强认为,公开是自信的表现,是光明正大的表现。“将各级法院裁判文书在互联网公布,既有利于强化广大法官的责任心,也可以产生倒逼作用,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提升法官司法能力,促进法官职业化建设。”
相关链接:
最高法回应曾成杰案:罪行严重 依法应判死刑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