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图:2011年3月7日,嫦娥三号亮相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
承担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关键任务的嫦娥三号探月飞行器,今年将突破月球软着陆、月面巡视勘察、月面生存等关键技术,实现国人首次对地外天体的直接探测。
全国政协委员,嫦娥二号、三号总设计师、总指挥顾问,嫦娥一号总设计师、总指挥,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在政协会议期间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介绍,今年下半年即将发射的嫦娥三号,将携带望远镜、相机、雷达等设备在月球工作3个月,还会拍下国旗照片传回地面。任务结束后,嫦娥三号将停在月球,不再回到地球。
■落月 百米悬停以确定着陆点
叶培建介绍,嫦娥三号由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将迈出我国月球无人探测的第二步,即实现落月。嫦娥三号发射升空后,将与嫦娥二号一样直接进入月地转移轨道,预计100多个小时后抵达月球,先绕月球转几圈“热热身”,做好各项准备,等地面下达“落月”指令后,由15公里的近月点开始降落,很短时间就能着陆月球表面。
“嫦娥一号与二号已验证绕月技术,但从距离月球15公里到落月,我们没有任何经验。”叶培建表示,因月球表面凹凸不平,为避开大石头和大坑,嫦娥三号会先在着月过程中找寻着陆点,100米处再像直升机一样悬停一会儿,以最后确定着陆点。
叶培建介绍,为实现软着陆,不让卫星撞到月面,必须先点火“把它顶上去”,到很接近月面时又必须将发动机关机,以免扬起月尘,污染相机镜头或影响其他设备工作。
叶培建介绍,为缓减冲击力,着陆器的每条腿都能吸收冲击力,每只脚都做了一个大“鞋垫”,让它在月面上能滑一下。
■探测 着陆器和月球车可互拍
嫦娥三号着陆后,月面巡视器也就是国产月球车将被释放出来,在月面边走边探测,它有六个轮子用来行走。作为美国阿波罗计划结束后首个重返月球的软着陆探测器,嫦娥三号带了近紫外月基天文望远镜、极紫外相机、测月雷达等,叶培建表示,这些都是世界月球探测史上的首次。
他介绍,望远镜能从月球观测宇宙,因为没有大气层屏障,“很小的望远镜就能看得很远”;相机既可拍摄月球的地形地貌,也可以在飞行过程中拍摄地球;着陆器上的雷达主要用来测月球的地质信息。
“我们还设计拍摄中国国旗,这也是我们上了月球的一个证据。”叶培建介绍,抵达月面后,分开工作的着陆器和月球车可以互相监视,用各自携带的相机“互拍”,到时候着陆器就会拍下月球车上的国旗标志,再传回地面。
月球上一昼夜相当于地球的28天,白天150摄氏度高温、夜晚零下170摄氏度低温是严峻考验,因为很多设备的工作温度都有严格限制。叶培建介绍,“月面生存必用的热控制系统”是一大看点,将通过多途径降温和保温,例如到了晚上,原本展开的太阳翼就会折叠起来,像被子一样盖在月球车上,当然还有其他措施。“嫦娥三号是一个全新的飞行器,为确保成功,除精心设计外,还进行了大量试验来验证功能、性能和环境适应能力。”叶培建说。
■规划 完成任务后将留在月球
叶培建介绍,完成工作后,嫦娥三号不会回来,将留在月球上,待供电等系统停止工作后,它就“休息了”。作为嫦娥三号的“姐妹”,嫦娥四号将于稍后发射,“如果嫦娥三号任务完成不好,那么嫦娥四号继续完成嫦三的任务,如果完成得很好,那就可以做别的事儿,比如找新的落点,做新的实验。”
三年前发射的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前不久刚刚突破2000万公里深空,下一步将何去何从?叶培建介绍,今后我们主要是跟踪嫦娥二号,不再赋予它新的任务,它有可能一直顺利地飞向更远的太空,超出地球能看见、听见的能力,也有可能因部件失效后失去联系。
叶培建介绍,我国无人月球探测的第三步将是采样返回,探月三期目前已有序开展工作。嫦娥五号落月后,将会从月球上采集样品并返回地球,那将突破月面采样、月面起飞上升、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和从月球返回等技术难题,中国的航天技术就会有更大的提升。说到这里,他对前景和年轻队伍充满信心。
叶培建特意提到嫦娥任务的年轻团队,“70后是骨干,80后是主力,其中还有两位女性副总设计师。”
□其他热点
担忧 北斗系统难在普及应用
“至于卫星方面,我现在最担心的是北斗导航卫星的应用。”叶培建表示,北斗现在已发射16颗卫星,实现区域导航能力,但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普及应用。目前老百姓用惯了GPS,而北斗导航产品如果没有一定的用量,就无法降低价格,完善性能。
“中国人一定要用自己的导航系统,将来万一出问题,别人是不会提供这个服务的。”叶培建指出,任何一个系统开始运行必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在使用中去完善,且没有一定数量的用户,价格下不来,没有新的研发资金投入,就会阻碍性能优化。
怎么能让更多国人用北斗导航系统?“首先是提高北斗的服务性能,降低价格,此外不能强制,还得有点民族主义。”叶培建笑着说,“这就要大家一条心,要向有些国家学习,能不能少用外国人的,像印度政府官员的车几乎没有进口车,坦率地说,在这一点上,我们有差距。”
遗憾 自主火星探测尚无计划
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2011年随俄罗斯“福布斯-土壤”探测器发射失败后,暂无进一步探测火星的行动。
“这个提案没实现,我心里很不舒服。”叶培建表示,曾在几年前提交了于2013年自主探测火星的提案,遗憾的是因种种原因,我国至今尚无火星探测计划,而印度人今年要实现火星探测了。
叶培建提到,搞“嫦娥一号”时,航天人就想去探火星,当时条件尚欠,但我国现在已具备火星探测能力,且火星探测器发射窗口的周期是26个月,今年正值窗口期,错过就要再等两年多。“至少目前无人的火星探测,实施条件肯定好于载人登月,只要下决心三五年肯定可以实现。”叶培建表示。
释疑 小行星撞地球可以干预
对于公众关注的“小行星撞地球”说,叶培建表示,这不能说是伪论,太阳系已命名的小行星就有四五十万个,有的运动轨道在变化,常有小行星逼近地球,因此从概率上说有这个可能,历史上也曾有小行星落在地球上,像通古斯大爆炸等。
“我们人类要高度重视这个现象,但不要把它当成一个马上来临的灾难。”叶培建认为,小行星探测有三种方式,一是飞越,如嫦娥二号前不久成功逼近小行星“战神”,拍下清晰的照片;二是伴飞,“你走哪儿我走哪儿”;三是附着,“我粘在你身上”。
“因为小行星很小,如果航天器能粘到上面,我想人类是有办法改变它的轨道的。”叶培建认为,随着科技发展,人类将有办法干预小行星的运行轨道。
□任务分解
中国探月工程分三期,简称绕、落、回,计划在2020年前后完成。一共布置了6颗嫦娥卫星。1号、3号、5号卫星需分别完成绕月、落月、月球取样返地三大任务,2号、4号、6号则各为前述三个单号卫星的备份。
嫦娥一号
探月任务:承担绕月任务,拍摄589幅巨照拼成我国第一幅全月图。2009年3月1日成功撞月。
嫦娥二号
探月任务:继续承担绕月任务,获得更清晰、更详细的月球表面影像数据和月球极区表面数据,首次实现我国对月球以远的深空探测。
嫦娥三号
发射时间:下半年
探月任务:承担落月任务,肩负中国探测器首次实现地外天体着陆重任。
嫦娥四号
发射时间:待定
探月任务:进一步完成探月工程二期的落月任务,对嫦娥三号技术进行完善和改进。
嫦娥五号
发射时间:待定
探月任务:主要承担探月工程三期“回”的任务,将首次实现月球采样返回,并探测着陆区地形地貌、物质成分。
京华时报记者 商西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