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城市养犬管理条例》颁布实施5年了。海口市城区55个城中村数万条中华田园犬(土狗)依旧处于无序管理状态,成了狂犬疫病传播的隐患。海南省小动物保护协会会长吴菁称,养犬管理条例“名存实亡”,原本的4个办证点如今仅剩一个。与之对应的作为犬类主管部门公安机关,则保持了沉默。曾经轰轰烈烈颁布的“养犬管理条例”,如今正面临“束之高阁”的窘境。养犬管理规范工作亟待破解僵局。
现状
养犬管理条例颁布5年 4家狗狗办证点仅剩1家
2008年9月1日,《海口市城市养犬管理条例》正式颁布实施。该条例曾被视作“解决城区狗患的有力举措”,获得社会各界人士认可。
2008年2月一份人大报告称,海口市城区约有5万条狗处于管理盲区,由养犬造成的伤人、扰民、狂犬疫病和影响市容环境卫生等问题日益突出。而1995年出台的《海口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已经落后于时代。
新条例的出台,将“禁止养犬”改为“限制养犬”,并提出了细化管理办法,包括划定禁养区域、办理养犬登记证、强制注射疫苗等。
2008年10月15日,海口市全面启动养犬证办理工作。全市共设4个办证点,分别位于金贸路、海甸三东路、海府一横路及西沙路。当时,民警表示“会加班,周六4个养犬办证点不休息”,以便完成“在2008年年底为全市5万条狗全部办理养犬登记证”的任务。
然而实际情况却令人尴尬。
10天后,海口市公安局养犬管理中心仅办理200余张养犬登记证。2009年3月,海口四个养犬办证点,两个进入“停业”状态。
海南省小动物保护协会会长吴菁记得很清楚,条例颁布实施后效果并不乐观,“2009年春节到3月,只有10个人带小狗过来办证。”
据记者了解,这期间,公安部门、省小动物保护协会等人员,也曾大力开展社区宣传、上门办证以及相关执法活动,然而收效甚微。海口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无奈地说:“这是一个长期而细致的工作。”
2010年7月,位于海口市金贸路的办证点也关闭。至此,全市仅剩下西沙路一家养犬证办理点。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整个海口的养犬办证工作陷入停滞状态。”吴菁记得,当时全海口办理养犬登记证的数量在2800条左右,“现在3年过去了,也就是这个数字。后面可能就办理了100多条。”
12月1日,记者致电西沙路办理点。一工作人员说:“按规定养犬都要办,但很多人都不办,我们也没办法。”
矛盾
城区土狗处于无序管理状态 每月100多人被狗咬伤去打针
《海口市城市养犬管理条例》的遇冷有些出乎人们的意料。
条例出台前,海口市的犬类管理几乎处于无序状态,引发了众多社会矛盾。与此同时,犬类引发的狂犬疫病也是一个潜在威胁。据新华社2008年1月报道,2007年海口被狗、猫、鼠等咬伤后到海口市疾控中心接种狂犬病疫苗的人数达3800人次,其中多数是被自家猫狗咬伤。同年,海口共发现9例狂犬病病例。而据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数据显示,2007年,海南全省报告狂犬病56例,是2006年的8倍。
这些矛盾的累计,让人们对《海口市城市养犬管理条例》的出台给予厚望。
然而,条例出台后5年,因为“养犬”引发的矛盾依旧存在。
11月17日,位于建设路18号物流公司内两条狗的吵闹,让附近小区的居民“忍无可忍”。无奈之下,小区居民选择了报警。
金盘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了解情况后表示,“此类事情只能和物流公司商议处理,如果解决不好,应由海口市公安局犬类管理办公室来处理。”然而居民向养犬办反映后,至今未果。
2013年6月,国内曾连续多次发生藏獒等大型犬、烈性犬咬死咬伤人的事件。2013年7月1日,本报曾盘点了海口5类“危险养犬现象”:在人群中遛大狼狗、不给大型犬上狗链等危险养犬的现象普遍。
此外,占城区整个犬类总数四分之三的中华田园犬(土狗)的管理依旧处于无序状态,“此类犬繁殖力强,且都没有进行检疫免疫,处于放养状态,狂犬病隐患极大。”
海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接种门诊一位负责人介绍,据粗略统计,每个月在该门诊接种狂犬病疫苗约有300人次,其中因犬只咬伤注射疫苗的人数超过100人次。根据该门诊近几年统计数据显示,每年的注射人次基本在此区间上下浮动。
海南省小动物保护协会会长吴菁说:“要解决这些矛盾,还需要《海口市城市养犬管理条例》发挥更大的作用。”
瓶颈
公安机关头疼“执行难” 群众质疑“办证有啥用”
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海口市城市养犬管理条例》的推行?
面对因为犬只引发的警情,派出所民警显得有心无力。海府路派出所所长吴刚说:“首先,我们没有设备,根本无法分辨犬只是否植入芯片;其次,我们没有专门的收押机构,也没有专业的抓狗人员、兽医等,没有这个能力。”
2010年,海口市人大常委会的一份执法调研报告或许能够说明问题。该报告指出,由于经费不足、缺乏犬类收容的设施和装备等原因,海口市养犬现状距条例要求仍“有较大差距”。按条例规定,公安部门应当设立犬类收容机构,负责收养、留置、检验、处置依法捕捉的犬只以及弃养犬只。犬类收容机构应当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符合要求的犬舍等。
然而,海口市至今尚未建立起犬类收容场所。
在2008年条例颁布初期,海口市公安局曾与海南省小动物保护协会合作,并借用协会收容场所、专业技术人员。但后来因经费等,合作最终破裂。
对此,海口市公安机关保持沉默。记者多次提出采访要求,终被拒绝。
与此同时,市民也对养犬登记证的办理产生了“质疑”,甚至出现“退证”现象。
据了解,一只正常犬只的办证费用为300元,包括检免疫费用、养犬登记证工本费、电子芯片及项圈费用等,此后每年还需交纳300元的年审费。
养了多年狗的洪燕(化名)就问:“办证有什么好处?”她家养着两条萨摩耶,她也曾听说养狗需要办理“养犬登记证”,可后来发现:“办不办都一样,没有人管。”
公安机关的有心无力、省小动物保护协会的“有力无处使”、市民的质疑,最终导致条例难以施行。
建议
出台配套的实施细则 进一步落实相关责任
海口市人大常委会副调研员王振华对此说:“虽然执行困难,但是这个条例依然有其重要意义。”他认为,该条例首先推进了“养犬管理规范”这项工作,这至少表明我们已经开始努力、行动;其次,如果出现有关狗类问题的纠纷,该条例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法律依据。
对于目前存在的问题,王振华说:“该条例的颁布本身符合大部分人的利益。执行难只能说明,该条例可能存在一定的超前性,与现实条件还有差距。”
那么,该如何打破僵局呢?
对此,有法学专家建议,地方人大在立法时必须严把“入门关”,注重制度条文设计的可操作性,对一些指导性条款予以细化。立法上应明确建立责任制度及奖惩制度,运行后及时开展立法评估,对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及时修正。
王振华表示:“在本届内,我们将根据轻重缓急,对曾经颁布的法规进行执行情况检查,《海口市城市养犬管理条例》也在检查范围之内。我们会从体制机制上提上建议,督促整改;同时对条例本身进行适当修改,以期早日督促落实。”
有业内人士建议,可把文明养犬、科学养犬同环境综合整治结合起来,采取多种措施,动员、激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规范养犬管理;同时出台配套的实施细则,将相关责任进一步落实到各区政府、街道办事处和相关职能部门;在此基础上,大力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加入管理,促进海口市养犬管理进入科学化轨道。
相关链接:
海口小区乱养狗引居民担忧 养犬管理条例形同虚设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