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频频逃课,高校教师使出组合拳,突击点名、按学号排座、指纹打卡器、360度全方位拍照、蓝牙手机定位点名、出勤率与考试成绩挂钩……同学们在大呼“学习从此无自由”的同时,也体会到了老师们的一片良苦用心。
点名方式一再升级加密,逃课方式也只好频频“越狱”。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代人答“到”应对突击点到,代人上课应对全方位拍照,用人机分离应对蓝牙定位……直到升级到刷脸签到和指纹打卡……学生们终于暂时没有破解方法了。
其实种种高智商高科技“防逃课神器”,直接反映的是高等教育的双重悲哀。一重悲哀是高等教育本身的悲哀。谁都知道,高等教育的特点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现在某些中学都在讲“研究性学习”了,而大学竟然还要为课堂的出勤率绞尽脑汁想办法将科技变成“生产力”。这一方面说明高等教育在教育方式和模式上走入歧途,另一方面也说明高校在课程设置和课程质量上有诸多不足和应当改进的地方。究其背景,也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过去一个时期教育的过度产业化以及由此带来的高校合校和大扩招,造成高等教育普及率提高的同时教育质量的大幅度下滑(因为教育资源准备不足,高等教育普及率和教育质量成反比);另一方面也说明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背景下,就业压力和就业焦虑对于高校教学的干扰。
但还有另一重悲哀。那就是基础教育没有为高校培养真正能够适合接受高等教育的生源,基础教育阶段培养的学生只能符合高考分数的要求,而不能符合高等教育的需要。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以高考为目标,一旦考上大学,人生处于一个迷茫的状态;基础教育也没有培养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能力;因为高考高压下的紧张状态在进入高校之后完全释放,就会有一个报复性的井喷效应,再加上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在进入高校独自生活之后,之前的生活和学习监管全部消失——这一系列主客观因素交织起来,其结果就是部分学生完全放任自流,有的人逃课是因为有自己的学习安排,但更多的人特别是低年级学生逃课则纯属不务正业,甚至有的学生数年大学时光都在网吧度过……基础教育欠债太多,都要高等教育集中偿还,大学难免左支右绌,疲于应付。
所以在大学课堂上逃课攻略与防逃课神器的比拼,却是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诸多问题的反映。几乎在同一天还有报道,四川一小学二年级某班完全以罚款代替教育,迟到者要买手纸两卷……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到了大学,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一定有,但是如何应对防逃课神器的经验是一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