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江西修水县人晏某也算是个“虔诚”的小偷。为了一只心心念念的藏獒,他潜伏数月与狗狗培养感情,最终将藏獒偷到手。
哪知道,这才是他灾难的开始。
藏獒出生高贵,从小富养,顿顿要吃新鲜肉。晏某自己天天啃馒头,省下钱来供养藏獒,坚持8个月花掉2万多元,收入不高的他实在吃不消,打算低价转手。
钱没到手,人被抓了。
爱狗成痴天天往养狗场跑
他对一只藏獒情有独钟
晏某今年37岁,非常喜欢狗,曾在温州龙湾区海城街道做过一段时间宠物狗生意,但因经营不善,转行当了木匠。
虽然转了行,但晏某对狗的喜爱一点也没有少,有事没事常去附近的养狗场转转。其中去的最多的,是瑞安塘下镇戴先生经营的养狗场。戴先生也爱狗,他的养狗场经常聚集一些有同样爱好的人士,大家一起交流经验、品鉴名狗,倒也其乐融融。
去年11月,戴先生斥资40万元,从天津买回一只纯种藏獒,作为养狗场的“镇场之狗”。于是,来养狗场的人,更多了。
来得最勤的,就是晏某。
自从见到戴先生的那只藏獒后,晏某心里直痒痒,像猫抓了一样难受。但是,空有一肚子的羡慕,他也知道,这样名贵的狗,自己买不起也养不起。只能有空就去看看,饱饱眼福,解解相思。
“那段时间,我脑子里全是那只藏獒的身影,连晚上睡觉都经常梦到。”晏某有点“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感觉,他说,自己就像恋爱了,而且是单相思。
耗时4月与藏獒培养感情
他终于将心爱的狗狗偷走
晏某住的地方,去养狗场要坐半个小时的车。因为不太方便,他只能一个星期去一次。
到了养狗场,晏某很殷勤地和主人套近乎,打听藏獒喜欢吃什么。戴先生说,它喜欢吃鸡。之后,他每次去,就给狗狗带点“零食”——从菜场淘来的新鲜鸡头。
晏某去的次数多了,藏獒吃了“零食”,对他的态度也好了起来。以前,一有陌生人靠近,藏獒就露出一副凶相。而晏某一来,它甚至会摇起那骄傲的尾巴。
它认可我了!晏某有些兴奋,就像得到了初恋情人的第一个吻。
他不甘心这样一周一次的见面,心里开始琢磨,怎样才能将藏獒占为已有。
晏某养过狗,深知狗的脾性。你和它越是熟悉,它就能闻出你的味道,就算你把它带走,也不会抗拒。
晏某去养狗场的次数,愈加频繁了,每星期两三次,而且带的“零食”也更多更“高级”。
后来,晏某跟警方交待,将这一次次的相会称为和藏獒的“约会”。
另一边,养狗场主人戴先生没有丝毫的戒备心。他心想,藏獒十分凶猛,陌生人根本无法靠近,更别说小偷来偷了。可他哪知道,晏某的用心良苦啊。
一直到今年3月中旬,晏某见与藏獒的感情培养得差不多了,决定动手。
这天深夜,他骑着电瓶车悄悄来到养狗场。四周除了阵阵狗吠,果真空无一人。晏某找来一条狗链,然后用随身携带的钳子将狗笼上的锁给剪开,再将那头自己朝思暮想多日的藏獒牵出了笼子。
据晏某交代,由于自己和藏獒已经很熟了,所以整个过程中,藏獒都表现得很温顺,既不抗拒也没叫唤。
就这样,晏某一手骑着电瓶车,一手牵着藏獒,一路回到了自己在温州龙湾区海城的住处。
节衣缩食喂养藏獒
8个多月花掉近两万
刚开始,晏某很兴奋,每天下班后的就匆匆往家赶。待在家中的藏獒看到他回来,很是亲热,有时候晏某甚至会抱着它一起吃饭。
不过,晏某很快发现,养藏獒并不只有快乐。
之前,他与戴先生的交流中得知,这只藏獒每天除了吃特制的狗粮外,还要吃新鲜的肉。它最喜欢的是鸡壳,当然有整只鸡更好了。而且,它的食量惊人,一顿要吃很多东西才填得饱肚子。
戴先生曾告诉晏某,藏獒一天的口粮,就要花费40~60元。
“因为好东西吃习惯了,喂它剩菜剩饭,它根本理都不理,”晏某说,自己买不起鸡壳,就给藏獒买鸡头。鸡头虽然不贵,但买的量大了,花费也让他吃不消。
第一个月,为了养狗,晏某花掉了两三千元,这基本上是他全部的工资。
因为实在太喜爱了,晏某不肯亏待狗狗。他宁愿自己节衣缩食,天天啃馒头,也要让心爱的藏獒吃好喝好。
“藏獒在他家住了8个月,一点也没掉膘,毛色也很好,说明他真的花了心思,把狗养得很好。”办案民警说。
晏某说,自己为养藏獒,花掉了近两万元钱。这些钱,哪怕花在自己或家人身上,他都会觉得心疼。
实在养不起忍痛转让
被主人认出,民警找上门
眼看年关将至,晏某想想自己瘪瘪的钱包,终于下了决心:这狗,不能再养下去了。
“这只藏獒毛色很好,品种很纯,但我不知道它究竟能卖多少钱。”晏某交待说,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偷的这条藏獒,价值高达40万元。
11月25日上午,晏某以1000元的价格,将养了8个多月的藏獒转让给了一家养狗场的李老板。交易的时候,李老板没带现金。晏某还大方地说,可以将藏獒寄养在李老板那里,以后生下小狗,再抱一只回来自己养,算是报酬。
“虽然没拿到钱,可我实在养不起了,又不能让它饿着。”晏某急着让李老板将藏獒牵走。
事有凑巧,11月29日,藏獒主人戴先生刚好有事来到李老板的狗场,一眼便认出了自己的藏獒。
戴先生和李老板报警,晏某被瑞安市公安局鲍田派出所抓获。
目前,晏某因涉嫌盗窃罪被警方依法刑拘。(本报通讯员 季光凯 本报驻温州记者 苗丽娜 文/摄)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