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上,一小女孩给老太太让座,结果车辆急刹车,老人不慎摔倒。禁不住老人的一再“索赔”,女孩家长赔了200 元钱才得以息事宁人。近日,市民张女士拨打承德晚报热线,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坐公交车时看到的一幕。(12月11日新华网)
近年来,屡屡由救助老人引发的纠纷,已经让“怕惹麻烦”成为人们挥之不去的心理障碍。有人说,面对摔倒的老人,每一次伸手都意味着危险,每一分“自私”都是出于自我保护。不过“尊老爱幼”、“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到底应该怎么做才对?一直拷问着社会的良心和公德。面对屡次发生的类似事件,“为老不尊”的人们,应该感到汗颜。
这种事的一再发生,许多传统美德遭到质疑,受伤的是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公德。“惹”不起,“躲”得起的心理就会悄然抬头,驱利避害的做法自然就会出现。这完全可以理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嘛,做好事反而惹来麻烦,又何必呢?但是长此以住,整个社会的风气必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不是文明、和谐的社会应有的状态,和善、友爱、互助,应该成为主流。文明、公德的回归,还得依靠健全的法制来维护,不然坚持正义反而失理,不管不问却理所当然,社会不是有点畸形了吗?
看到这样的事发生,稍有良知的人都会感到寒心,现在的老人怎么了?孩子们纯净的心灵怎么经得起折腾,这样下去,孩子受到的正面教育和现实生活的脱节,势必在孩子的心中蒙上一层阴影,产生一种错觉,这是一个错误的引领,千万不能小看。社会公德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正面引导而叠加起来的,正能量需要积累,而好不容易凝聚起来的能量,却被一件又一件“被讹”,“索赔”等事件消融掉,岂不是前功尽弃。
每当这时候,法律应该站出来说话,不要让大家为此感到汗颜,还做好事者一个公道,弘扬社会正气,维护社会公德,添加社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