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到30秒的悬停时间里,它用三维成像敏感器对着陆区进行精障碍检测,选择最安全的着陆点。
“嫦娥三号”登月探测器落月的情景。(记者 乔天富)
传说中的嫦娥轻挥衣袖就飞上了“广寒宫”,而有着相同名字的中国探测器——嫦娥三号在发射升空12天之后,终于开始登陆月球。
12月14日21时,它们相距15公里。这是中国航天器历史上最接近月球的地方。3年前,嫦娥二号曾在这里久久俯瞰下方那道虹一般优美的弧线——科学家们为嫦娥三号软着陆选定的月球虹湾区。
这一次,在嫦娥二号获得的超高分辨率图像引导下,嫦娥三号将涉足这片未曾有过地球访客的区域。
随着首次应用于中国航天器的空间变推力发动机开机,以每秒钟1.7公里速度环月飞行的嫦娥三号实施动力下降。北京飞控中心的仿真图像显示,此前已收起一对太阳翼“翅膀”的嫦娥三号,舒展着4条金属色着陆腿遨游太空,像个憨态可掬的机器人。作为缓冲机构,这些“腿”将在落月时吸收冲击能量,保证探测器安全着陆。
我国初步建成的深空测控网如同放飞风筝的长线,牢牢“系”着远在月亮之上的航天器。不过,像世界上许多登陆地外天体的探测器一样,着陆过程的短暂和星球间距离的漫长,使得探测器来不及等待地面指令,不得不转入自主控制。
像一场孤独的旅行,软着陆过程充满风险。
“这次任务的关键设备全部为新研制,着陆区域地形地貌也存在不确定性。”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说,为规避风险,科研人员攻克了着陆的自主导航控制、着陆推进和着陆缓冲等关键技术。
月面示意图上,嫦娥三号飞行轨迹呈红色,黄色标注的是此前人类月球探测器的着陆点,绿色则代表了以祖冲之、万户等中国人名字命名的月球地理实体。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