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备受关注的2014年节假日安排终于出炉:除夕被“开除”出法定假日队伍,春节假期从正月初一放到初七。消息一经发出,立刻遭到网友纷纷吐槽,有民俗专家也表示对于除夕不放假“不能理解”。
对于春节这个中国传统民俗来说,除夕夜的意义毋庸赘述。这天不放假,令许多人觉得说不过去。有专家解释称,“过年”是从初一开始,而除夕不放假是一种“隐性福利”,因为无论除夕是否为法定假日,不少公司单位都不会那么“刻板”,一般都会“高抬贵手”放大家回家过除夕。从这个角度来说,春节假期实际上“多了一天”。
不可否认,这种情况确实存在,而且可能还不少。若能有幸在这样的单位或公司工作,那自然就“白赚”了一天假期。然而,一旦工作单位严格遵守国家规定,想必除夕这天就还得上班了。要知道,公共决策的出台,影响的将是全局范围,不能寄望于所谓可能存在的“隐性福利”。
春节将至,也就意味着春运的到来。这个在中国春节期间每年都要发生的人口大规模迁移,俨然已经成为一种奇观。如果除夕不放假,势必会影响很多在外地工作的人回家团圆。所谓的“隐形福利说”,对于这样的群体而言,更多地显示出一种歧视和傲娇。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法定节假日难以增加,那么除夕放假或许更具有公平性。毕竟,初七不放假的影响肯定小于除夕不放假。
但是,换一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何必总在假日的结构安排上转圈?是否可以在假日总量上做做文章?既然大年三十这天员工也不太有心思工作,那么相关决策机构何不大气一些,干脆多放一天假,从除夕到初七。
有媒体统计,中国的法定假日每年11个,在全球各国中属于中游水平。也就是说,还有调整空间。
针对这一点,有人认为,中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程度,在世界分工体系中仍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明显优势,劳动力成本不宜过快增加。而增加法定节假日天数必然增加企业用工成本,一定程度上将会削弱企业竞争力。
听上去似乎很有道理。那么,对于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来说,仅仅增加一天法定节假日,对全国经济增速能产生多大影响?事实上,大多数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员工,春节期间都是休假一个月以上。笔者老家在城里打工的老乡,都是过了十五才进城回厂。
最后需要明确一点,今天的我们能吐槽公共假期的安排,大背景还是幸福的。能讨论公共假期的多少,正说明我们经济社会的进步。在生产能力低下的时代,一年忙到头,能挣个温饱就谢天谢地了,哪有功夫考虑假日?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是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才会出现的问题,也需要通过发展来解决。随着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升,人们必要劳动时间逐渐减少,剩余劳动时间随之增多,我们的休闲时间才能从根本上增加。
明白了这一点,再来讨论节假日的问题,可能才会多一些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