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前后,李东生落马的消息传出,给年关将近的政坛吹入一股同此凉热的劲风。特别是进入12月以来,中纪委网站平均每天曝光至少1名官员落马,对尚处在“腐败黑数”中的违法乱纪者,可谓寒彻心底,冷意逼人;但对渴盼早日出现“廉洁拐点”的泱泱国人,应当说带来的是阵阵暖意。
冰冻三尺,本非一日之寒。这一年来的反贪风暴持续有加,使中国腐败治理的多版本“例外说”愈显苍白乏力。从刘志军、薄熙来、蒋洁敏再到李东生,“选择性反腐”的高谈阔论不攻自破,“刑不上大夫”的陈词老调更是无趣。不论位高权重的“老虎”,还是侵渔民利的“苍蝇”,在制度的笼子、法纪的板子和民意的尺子前面,只能瑟瑟发抖。
冰消雪融,方有民心之暖。人们倾向于相信,中国的政治治理体系正沿既定轨道自信运转,其对经济治理、社会治理的贡献率相当乐观。就反腐败来说,一个重要风向标是案件查办量的变化。据新华社消息,2013年前9个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初核反映问题线索12.9万件,同比增长13.5%;立案11.8万件,同比增长10.1%;结案10.2万件,同比增长12.6%。可以说,这一年反腐机关交出的执纪答卷,和“双位数”增长的案件卷宗一样精彩给力,不但吸引热望中紧跟的眼球,更契合期待中滚烫的民意。
另一关键晴雨表是腐败发生域或特权查处域的变化。从地方要员、部委高官、国资领域到政法系统,纵观李春城、刘铁男、蒋洁敏、李东生等人的落马轨迹,所揭示的治权落点的质性变化更值得关注和期待。因为它透显出围剿特权领地的宽度和纵深感,以及倒逼公权复归良政善治的力度和方向感。所以说,李东生的落马不只是中国腐败治理实践的一个新注脚,更有望被视为中国政治治理进步和中国特色权力结构改革优化的一个新地标。
无独有偶,中纪委最新通报的10起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从基层官员、国企负责人到副部级干部,案例细节原汁原味,违纪人员点名道姓,以开风气的“创举”增加了违纪行为的失德失信成本,也进一步强化了违纪人员的耻感、痛感和孤立感。这当非偶然,而是表明反腐败由浅入深、从易到难,步入以量变求质变、以治标促治本的快车道。
农业上的经验是上年冬季越冷,来年虫害越轻,越有望迎来大丰收。展望明年,回暖的人心或许会和回暖的市场相互配合,使更多改革红利惠及国人。三中全会已给全面深化改革下好“订单”,以腐败治理为重要内容的国家治理体系将大有所为,以深度市场化为重要特征的经济体制改革将乘势而上,在政经配合中激发“中国梦,再进发”的“不封顶”活力。
这让人想起哲人智语: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