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6所中国最著名大学组成的三大联盟同时公布了明年高考自主招生联考公告,不过,以清华大学为首的“七校联考”此次只有6所学校露面,缺少了中国人民大学。人大“暂停”自主招生,同其招生办前主任蔡荣生违规,正接受调查有关。此案尚未明确,这里不做议论,但自主招生已在一段时间内由此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放在科举时代,如此借国家考试谋私之辈,统统都得脑袋搬家。传统中国社会借助考试,向底层人士开放上升通道,实现精英管理国家的模式,激发社会活力,减少了“上愚下智”格局可能给社会稳定带来的冲击。自隋唐建立科举制以来,中国经历多次改朝换代都能延续文化命脉,以科举制为核心的教育制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天,科举制早已被废除,但现代中国社会仍然需要一条制度化通道,让各阶层精英通过考试竞争进入重要岗位。改革以来,阶层分化格局初步定型,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考被赋予了更大的意义。相应地,自主招生腐败案势必造成中低阶层对高考的某种焦虑。
事实上,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地区间差异巨大,而公共资源包括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均衡,各地学生的学业基础很难达到同样的水平。为了让落后地区尤其是困难家庭的子女能够获得进入大学深造的机会,实现人生发展,中国的教育和高考基本上采取了 “就低不就高”的策略:我们课堂教学为什么如此机械?因为高考试卷就这么机械;高考试卷为什么机械?因为落后地区的师资不足,教学方法机械;我们课堂教学知识面为什么这么狭窄?因为高考测试范围就这么狭窄;高考测试范围为什么这么狭窄?因为落后地区能够提供的教育内容就这么狭窄。为了实现最大限度的教育均衡,我们不得不牺牲了教育制度其他部分功能,国家倡导素质教育多年,最后学校还是听从于高考指挥棒,原因即在于此。
为了破解其中的矛盾,从2003年开始,国家逐渐放开重点大学的自主招生,希望引导学校和家长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实现未来一代的整体发展,也为进一步提升国力准备高端人才资源。但由于机制设计粗糙,监督不力,让身居大学招生重要岗位上的蠹虫找到了可乘之机。国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未见明显进展,公平性目标却已遭威胁。如果说国企官员犯罪造成的是国资流失,那么高校招生官员的腐败就是在侵蚀国之栋梁的材质,动摇社会公正、政府公信力这些国之根本了。
在国民仍然对教育抱有极高期待的社会氛围下,自主招生仍有必要继续推进,但教育部门还需认真和科学地设计相关机制,绝对不能“带泥吃萝卜,洗一段吃一段”,最后吃了个满嘴泥。惩罚贪腐分子是必须的,但还远远不够,设计好制度、制定出明确的惩治措施,让一切敢碰触这条高压线的人都逃不过法律制裁,才能实现国家和民族对教育的殷殷期盼。对此,教育部门绝不能掉以轻心。(作者为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