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海南新闻>

海南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管理 入室盗窃案出租屋居首位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4-01-02 09:29

        消防隐患重重,黄赌毒盗抢犯罪集结,我省正探索智能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

        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流动人口大幅增加,给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巨大活力。

        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流动人口集中的出租屋片区,是城市管理的难点区域,不少流窜犯罪分子混迹其中,“黄、赌、毒、盗、抢”等各类案件高发。而有关部门服务和管理的触角难以深入其中,出租屋某种程度上成为一座城市管理的暗角、真空地带。

        管理好出租屋,任重道远,我省正在积极探索……     

        2013年12月19日,海口白坡里,出租屋环境脏乱差,存在诸多隐患。本版照片均由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张茂摄

        乱象实录

        各种犯罪“集结地”

        杀人后逃到城中村的出租屋潜藏、出租屋也是入室盗窃的高发地、制假售假分子也将窝点选在出租屋……出租屋已成“黄、赌、毒、盗、抢”等各类案件高发地。

        杀死3人逃犯藏匿出租屋20年

        2013年10月14日,江西省宜丰县警方在海口美兰警方配合下,抓捕一名潜逃20年的杀人嫌犯况某。

        1993年,家住江西省宜丰县某村的况某因私人恩怨,对村委会主任和村妇女主任怀恨在心。当年8月22日,况某到村委会主任家,用锄头将村委会主任的两个儿子杀死。逃跑过程中,况某看到村妇女主任正在小溪边洗衣服,便用菜刀将妇女主任砍死。

        20年间,况某隐姓埋名,各地辗转,最后在海口落脚,并将妻子接到身边,以贩卖鲜鱼为生。几年前,况某长租在海口美兰区瓦灶村。

        2012年,况某的妻子回宜丰县娘家探亲,引起当地警方注意,并掌握其在海口的住址。2013年10月14日,宜丰县警方来到蓝天路派出所,请该所秘密调查况某是否也在瓦灶村生活。蓝天路派出所民警符伊文根据宜丰县警方提供的照片进行调查,锁定嫌犯况某即是在瓦灶村一家出租屋内居住了两年的“林某某”。

        “20年间,况某藏身多处出租屋,各地公安部门均没有将其揪出,可见政府在对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的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况某落网后,符伊文感慨地说。

        入室盗窃案出租屋居首位

        24岁的陈某清长期在家乡儋州和海口间流窜,2013年10月10日,身无分文的他干起了入室盗窃的勾当。早在前一天,他经过美兰区白坡里一栋7层出租楼时,发现那里人员混杂,大门常开。

        于是,他身带尖刀潜入出租楼7楼一间出租屋内,准备盗窃时,被正在屋中做饭的女子林某发现。情急之下,他将林某及其两岁的孩子杀害,抢走15元现金和林某的身份证、银行卡等物品。

        “不少犯罪分子混在流动人口中,白天在出租屋内睡觉、上网,甚至吸毒,晚上出去盗窃、抢夺。”龙华公安分局副局长王振宇曾在派出所担任所长十余年,对此深有感触。

        龙华公安分局的一组数据更让人触目惊心,2013年1月至5月,该局共受理入室盗窃案件546起,其中出租屋居发案首位,共215起。

        制售假窝点藏身城中村出租屋

        2013年7月,海口龙华警方破获一起特大假冒注册商标案。

        这个制假售假窝点,从2013年4月开始藏身海口市城西镇苍西村一栋出租楼内,大门长期紧闭,偶尔有集装箱车辆停在楼前卸货。该制假售假窝点存在的3个月内,每月约3万余瓶假冒青岛啤酒从该处流向岛内市场。

        据悉,海口警方近年来查处的制假售假窝点,绝大部分位于城中村或城乡结合部出租屋里。

        此外,2013年以来,海口警方查处的数宗大型传销案件、贩卖淫秽光盘案件,均与出租屋、流动人口有关。

        几无消防设施出租屋火灾频发

        2013年4月11日1时许,海口市坡博西村一栋6层出租楼内的电瓶车存放处着火,致2楼以上住户无法下楼。经消防官兵全力搜救,安全转移43名被困房客,所幸无人员伤亡。

        然而,2013年7月25日凌晨,儋州市那大镇一栋六层出租楼发生火灾,造成了一男一女死亡、一人重伤。

        这两起发生火灾的出租屋均无消防设施,逃生通道也很少。省公安消防总队防火监督部部长张刚表示,出租屋是当前火灾防范的薄弱环节,不少出租屋是违法建筑,几乎没有消防设施,连灭火器都没有。


        管理之问

        “底数未清”怎能管好

        从2013年7月20日起至年底,我省公安机关集中开展流动人口、出租屋和旅馆业信息采集大会战,此举有望摸清我省出租屋和流动人口情况,也将为管理好出租屋和流动人口提供依据。

        出租屋情况不明 成管理真空地带

        2013年7月,省公安厅召开全省流动人口和出租屋信息采集大会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从2013年7月20日起至年底,我省公安机关集中开展流动人口、出租屋和旅馆业信息采集大会战。

        出租屋是流动人口的主要载体,警方此举意在摸清流动人口、出租屋的底数。

        当海口市蓝天路派出所把这项工作布置给符伊文时,他觉得“压力山大”。他的辖区美兰区瓦灶村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常住人口5000多人,暂住人口是多少?符伊文想了半天说“可能8000吧”。符伊文坦言,暂住人口流动性大,很难掌握。

        难在哪?符伊文说,一方面,时间和精力有限,基层民警工作面广量大,纠纷调解、侦查破案、非警务活动等占用大量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上门登记流动人口信息,工作量大,且很多租户在住所时间不定,很难一扫而过、一遍完成。

        “这也正是出租屋及流动人口管理的漏洞所在。”蓝天路派出所所长王显武向记者打一个比方,“比如你是一个家长,大家庭里有多少房子、多少人、从事什么工作你都不清楚,你能打理好这个家吗?”

        王显武说,犯罪分子混杂在流动人口中,藏身出租屋,就像埋下的“地雷”。

        根据2004年国家6部委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出租房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公安、综合治理、民政、房地产管理、工商、税务等部门都涉及出租屋管理。然而,全国大部分地方都是公安机关在唱“独角戏”。

        人防物防技防三缺租户防范意识差

        2013年12月16日,记者走访海口义龙西路一栋3层出租楼,租客小刘介绍,楼里住着9户人家,具体多少人恐怕连房东都不知道,有些租户住一两个月就搬走了,人员流动很快。小刘说:“我在这里住了1年半,先后有三位房客的电动车被盗。”

        记者近年来多次采访城中村盗窃案件,多数嫌犯落网后坦陈:“城中村出入口四通八达,居住的人员复杂,自建房防护措施差,是浑水摸鱼的好地方。”

        龙华公安分局局长李继军认为,造成城中村盗窃等治安案件高发,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防范基础措施差,城中村出租楼内没有门禁系统管理、电子监控设施。二是防范体系、机制不健全,没有物业部门管理,没有落实外来人员的询问、盘查、登记机制。三是保安人员综合素质差,部分城中村只有少量联防队员,专业水平不高。四是居民自我防范意识薄弱。

        房东成“保护伞”只收租不管理不备案

        据了解,儋州市那大镇“7·25”火灾发生后,出租屋房东已被警方刑拘,或将面临刑罚。公安部门认为,作为业主,在出租屋的管理中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然而,现实是,多数房东只管收房租,对租客的情况不闻不问,也不愿意对防火、防盗设施投入资金。

        “租房需要什么手续吗?”在海口滨濂村,记者问一位房东。他告诉记者:“交1500元押金,至少付三个月房租。再交一张个人身份证,派出所可能随时过来检查。”记者声称身份证丢了,房东表示“以后补交也行”。

        据悉,根据我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房屋租赁实行登记备案制度——签订、变更、终止租赁合同的,当事人应当向房屋所在地房屋管理部门登记备案。

        “事实上,对于房屋租赁行业来说,这成了一纸空文。特别是城中村出租屋,不少是违法建筑,更不存在登记备案。”一名房产中介向记者透露,另一方面,根据有关规定,出租房屋还需纳税,房东们为了逃税,对登记备案躲之不及。

        出租屋房东不认真登记和核实房客信息,这成为少数犯罪分子“大隐隐于市”的藏身之所。


        破解之策

        信息化织就“监控网”

        就如何管好出租屋,我省也在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如海口市龙华区引入智能管理系统,重点管控出租屋,创新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此外,我省正在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服务管理制度。

        社区布电子监视网家家户户有警察盯着

        记者从海口龙华公安分局获悉,该局正在坡巷社区试点引入智能管理系统,重点管控出租屋,创新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

        这套系统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高清摄像头、电子门禁系统和实时监控系统。整个社区布置了389个高清摄像头,设在每家出租屋门口、全村所有路口,犹如在整个社区编织了一张监控网。

        李继军告诉记者,电子门禁系统安装在出租屋大门里,每个房客都要事先通过公安机关身份核查,录入人像、指纹、户籍所在地等基础信息,才能领取门禁卡,凭卡进出门。房客迁移往其它地方后,可以将门禁卡交回,派出所将做记录。

        实时监控系统设在金宇派出所和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全天24小时有专人“盯梢”,一旦有人破门而入或“动手脚”,监控系统还会报警。

        此举得到了包括房客在内的社区居民的认可,“家家户户有警察盯着,睡觉更踏实了。”坡巷社区居民金明对记者说,坡巷社区智能管理系统启动后,社区内常年混迹街头的“小青年”少了,一些形迹可疑的房客悄悄退租,整个社区清净了。

        据了解,瓦灶村目前也在逐步引入这套系统,整个城中村2012年已经在主要路段、角落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下一步将在每栋出租楼门口安装门禁系统,构建起一个护村网。

        “暂住”改“居住”居住证“来登走销”

        “对于流动人口,地方政府应该把服务意识放在首位,而不仅是管理。”省综治委流动人口专项组办公室主任、省公安厅副巡视员刘志群认为,如果一个地方对流动人口有多少、居住在什么地方,都不能实时掌握,服务与管理就无从说起。“目前,我省正在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服务管理制度,将首先破解这个问题。”

        据了解,该项制度可以概括为“属地化管理、市民化待遇”。2012年,我省已经在陵水、琼中两地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服务管理制度,结束了以管理为主的暂住证制度。2013年在我省8个市县推行该制度,2014年将在全省推行。

        “这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要求。”刘志群说,每一位流动人口在居住地居住一定时间后,需要向当地公安机关申领居住证,并录入个人姓名、身份证、户口所在地、现居住地等基本信息,离开该地后,居住证要注销,即“来登走销”。

        正因为居住证制度关系流动人口诸多“待遇”,因此涉及住建、卫生、社保、计生等多部门。刘志群表示,这项工作需要统筹协调各个部门,共同参与到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中,这才能加快我省“推居”工作步伐。(本报海口1月1日讯)

        他山之石

        深圳流动人口管理模式

        网格化

        把深圳全市637个社区划分为10043个工作网格,由警员、出租屋管理员、安全员、治安员、计生员捆绑落实责任。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对不主动申报人口信息、存在安全隐患的出租屋依法进行查处,维护房屋租赁秩序。

        制度化

        为解决管人与管房脱节,2003年底,深圳市按照“房户合一、以房管人”的模式整合资源,设立隶属于综治部门的市、区、街道、社区4级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综合管理机构。根据流动人口的特点,深圳市出台了《深圳市居住证管理办法》和《关于加强房屋租赁安全责任的决定》。

        凡在深圳市范围内出租或提供房屋给非深圳户籍人员居住的单位和个人,包括出租屋业主(含自购自住)和转租人及其代理人、雇用流动人口的企业单位、雇用保姆的家庭等,均有登记、申报流动人口信息的责任。

        信息化

        政府创建的移动式手持智能终端PDA,清楚地记录着每一住户的信息,如房间号、身份证件、来深时间、居住时间、婚姻状况、计生状况等等,就连具体的搬迁日期都一目了然。

        2004年,深圳市在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综合管理体制建立伊始,即着手推进信息化建设。早在2007年,深圳市就全面实施了“房建设码、房拆销码”的房屋编码制度,还制作了房屋电子地图。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李关平] [编辑:周才能]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