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郑州电视台一则“地铁偶遇书记”新闻引起关注。报道称,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亲自购票坐地铁,恰好被正在采访的电视台记者认出。不过,这则颇为“亲民”的消息,网友们并不买账,觉着这个“偶遇”的几率太低,质疑这是人为策划。电视台则回应称,这是“完全经得起检验的”。
事情发展至此,的确颇堪玩味。如果是一场“亲民秀”,其实完全不必刻意强调“偶遇”因素。在现代政治生态下,官员越来越重视公共形象,往往会“策划”一些活动,拉近和民众的心理距离,这也无可厚非,反而是尊重民意的表现。即便是有意策划的行程,也可以大方地让电视台如实报道。而现在郑州电视台对“偶遇”的解释却难以让人信服:市委书记难得坐一次地铁,又恰好被扛着摄像机的记者遇上,这个概率实在小得可怜。
当然,也不排除那“万分之一的可能”:“偶遇”确实不是策划,而是官员将坐地铁当成正常的出行选择——如官方回应的,书记是担心堵车导致开会迟到,所以选择乘地铁。若果真如此,“地铁遇书记”就不该只此一次,也不该只是记者的“特权”。群众“偶遇”的次数多了,书记坐地铁的“真实性”也就不证自明。
所以,没必要过分纠结于这次“地铁偶遇书记”消息的真假,时间自会验证一切。无论坐地铁是“亲民秀”还是成为常态,都难以通过偶发行为进行判定,需要持续观察。
其实,在国外,市长骑自行车上下班都很正常,而在我们这里,市委书记乘地铁这样的行为,竟成为令人生疑的“新闻”,可见在民众心目中,官员的形象是多么“超凡脱俗”。从这个角度来说,市委书记们还真应该多坐坐地铁,接接地气,这也是回归正常的官场生态。
“偶遇书记”遭遇质疑如潮,也许会令官员始料不及,但愿不会吓退那些准备走“亲民”路线的官员们。民众所反感的只是被欺骗,如果不是“偶遇”一词显得扎眼可疑,“书记坐地铁”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都是值得鼓励的事。在贴近群众、取悦民意上,官员花多少心思“策划”都不过分。随着中国的政治生态愈渐现代化,我们相信,会看到越来越多官员与民众拉近距离,而这些亲民举措,也将让媒体和民众日渐习以为常,不再成为“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