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市场参与者平等享有“赢的可能”,是我们之前暂停IPO的现实考量,也理应成为重启IPO后的价值准则
历经一年多等待,首次公开募股(IPO)重启的靴子终于落地。1月8日,我武生物、新宝股份启动申购,成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之后的首批试水者。然而,敏感的资本市场传递出的情绪不都是兴奋——企业的融资需求固然应当满足,但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谁来保护?
IPO开闸不是股市毒药。从诞生于深圳宝安的第一张股票面世至今,在沪深交易所开户的股民已达9000万,一只只股票的一声声鸣锣上市,助力资源配置方式的优化,也推动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核准制转向注册制后,新股何时发、怎么发,将由市场自我约束、自主决定。尊重市场决定性作用,会在中长期为实体经济注入信心与活力,这是投资者分享改革发展红利的基础。
长线的利好,不一定促成短线的繁荣。当下市场的忧虑情绪,来自IPO对不宽裕的资金面的稀释效应,更是源于融资者强、投资者弱的失衡格局。一直以来,中小投资者保护制度缺乏可操作性,一股独大现象普遍存在,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老鼠仓屡禁不止……“被人算计”的风险始终令投资者心有余悸。
跌宕起伏的红绿线背后,投资金额少于50万元的中小投资者占股市投资者总数的比例超过99%、交易约占60%,人数占到我国城镇人口的14%,是全球最多、最活跃的个人投资者群体。“保护中小投资者就是保护资本市场,就是保护全体投资者”,时时守护他们的利益、回应他们的关切,乃是监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去年底,国办专门出台意见,加强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从平衡市场格局到建立补偿机制,再到培育理性观念,都有详尽规定。中小投资者保护伞的钢铁骨架可说正渐次伸展。
当然,撑起保护伞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不赔钱。以往,一些中小投资者常常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认为保护投资就是托市、救市,投资亏损就大骂监管部门,甚至以过激方式表达义愤。这当然是对监管理念的莫大误解。令人遗憾的是,监管部门过去对自己的职责也多多少少存在认识误区。事实上,中小投资者往往处于信息弱势地位,抗风险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实现他们的实质平等,矫正“资本多数决”的滥用,真正实现同股同权,这才是监管部门最重要的职责所在。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总会有弱者,政府把更多精力放到公平竞争的秩序维护上,市场参与各方才能共享获利的机遇、出彩的机会。市场经济更是法治经济,说到底还得靠法治建设来推动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市场经济愈发达,投资者保护愈紧迫、弱势群体救助愈必要。不为投资价值背书,但对虚假信息亮剑,才有买者自慎与卖者有责的统一。保障市场参与者平等享有“赢的可能”,是我们之前暂停IPO的现实考量,也理应成为重启IPO后的价值准则。
中国股市牵动人心。每次熊市牛市时,总有摄像师在或红或绿的一片背景之下,定格或欣喜、或忧虑的股民表情。这样的阴晴雨晦,也必将镌刻于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而只有舒展开一张强劲的保护伞,才能让中小投资者有能力、有机会从发展中获利,才能让中国股民钱袋更实、内心更安、眉头更舒展。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