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达72.99元的发行价刷新本轮IPO重启记录的奥赛康,今日凌晨紧急发布公告,暂缓发行,再创记录。
对于暂缓发行的原因,发行人奥赛康和主承销商中金公告称,考虑到本次发行规模和老股转让规模较大,决定暂缓本次发行。未来将择机重新启动发行。关于发行的后续事宜,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将及时公告。
但据消息人士透露,暂缓发行系因奥赛康大股东利用新股存量发行漏洞,大肆套现,惹来证监会不满,从而被紧急叫停。
奥赛康被叫停背后
奥赛康1月9日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发行公告称,本次发行股份数量为5546.60万股,其中新股数量为1186.25万股,公司控股股东南京奥赛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转让老股数量为4360.35万股。本次发行价格72.99元/股,发行市盈率为67倍。按照4360.35万股的老股转让股数计算的预计老股转让资金近32亿元。
也就是说大股东将一次性套现近32亿元。
这一现象引来市场诸多质疑,首创证券研发部副总经理王剑辉(微博)对网易财经表示,新股发行改革推出存量发行的意愿是好的,监管层推出存量发行是希望是一种制约,制约超募现象。但是IPO开闸后在市场的追捧下,大股东通过存量发行在如此高发行价情况下套现,并不是市场愿意看到的。
长城基金宏观策略研究总监向威达也认为,出现这种现象是没有预料到的,对于奥赛康,他表示,从招股书上看,近3年公司确实有较好的增长。但是他也认为这种现象不合理。
此前,奥赛康因为高价发行和医药产品属性,被市场认为是海普瑞第二,2010年5月头顶肝素钠第一股的海普瑞以148.88元/股高价发行,发行市盈率高达73倍。上市之后业绩便出现下滑,股价更是长期破发,目前一直徘徊在20元附近。
和海普瑞相似,奥赛康也在发行前被机构普遍看好,大肆追捧,中金公司研报指出,目前A股市场上的恒瑞医药、华东医药、恩华药业、海思科及信立泰等五家公司业务与奥赛康有一定的相似度。国金证券更将其美誉为“小恒瑞医药”。
但被机构普遍看好的奥赛康,自发布招股书以来,却遭到了媒体的很多质疑。
有媒体质疑其“假合资”真逃税,据媒体报道,奥赛康2010年曾受到税务部门南京地税局稽查局的行政处罚。作为外商合资企业,公司自2006年享受“两免三减半”的所得税优惠。2003年南京奥赛康、扬州奥赛康、KENING JAMES 合资设立江奥有限(奥赛康的前身),而就在公司筹备上市期间的2011年5月,合资未满十年的KENING JAMES却将其持有的30%股份分别转让给中亿伟业19%、伟瑞发展11%,值得关注的是,中亿伟业是此次转让前的2011年4月刚刚在香港成立,股东为奥赛康副董事长赵小伟母子,作为交换赵小伟将其在南京奥赛康持有的股份转让,伟瑞发展的股东为实际控制人陈庆财的女儿CHEN HONGYU,2010年11月在香港注册成立。虽然中亿伟业、伟瑞发展都是港资企业,但其股东不是实际控制人的女儿就是公司控股股东的前股东和公司高管,实际上此时奥赛康的中外合资就是自己与自己合资,即所谓的“假合资”,借此逃避追缴之前所享受的税收优惠。
也有媒体曝光奥赛康曾遭环保处罚。2009年1月17日,南京市江宁区环保局对奥赛康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该公司未建有危险废物贮存场所和防范措施,未按照环评要求处置危险废物,因此,南京市江宁区环保局对此出具了江宁环罚字[2009]005号《行政处罚决定书》,要求奥赛康按决定书意见进行整改。
IPO重启以来问题多多
每一轮IPO重启,均会暴露很多问题,此次也不例外。1月7日晚间,纽威股份发布一份彪悍公告,提醒投资者“怀疑圈钱者不要申购”,结果却被众多股民认为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昨日,奥赛康的超高发行价和市盈率也引发股民大吐槽,甚至有股民在股吧里表示,是“有史以来最荒唐的发行”。而这次证监会紧急叫停奥赛康发行,更是创造了IPO先例。
自IPO重启以来,本月将有50家新股发行,创造A股前无古人的先例。著名媒体人水皮撰文称,现在A股的矛盾在于长期利好和短期利空的矛盾;在于融资者急不可耐杀鸡取卵和投资者休养生息脱离苦海的矛盾;在于长期资金没有进入增量资金绝望和IPO重启不断抽血但供过于求的矛盾。IPO要不要重启已经不重要,拿到批文一年内发行也不重要,多数创业板和中小板融资规模大小更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哄而上已经给人形成砸场子的印象和感觉。从2013年12月30日至今,已经拿到批文的公司是37家,本周发行的是8家,下周集中发行的是18家(网易财经按:实为33家),这种节奏超过历史上最密集的发行频率,史上最多一周10家,肖主席知道不知道这些数据的对比说明什么?说明发行节奏太疯狂!难道现在是大牛市吗?不是啊!现在是上证指数不断探新低啊!证监会就不能控制下节奏?不要告诉我们这些都是企业行为。任何一家公司在朝不保夕的预期下都会拼命赶早发行的,没有公司有内在的自我约束或者全局意识。所以,证监会你发批文的时间就不能悠着点?来日方长!
延伸阅读
新股发行改革的新《办法》中规定,老股转让部分资金不归发行人所有。那么这笔资金的收益属于谁呢?网易财经连线了网易财经连线首创证券研发部副总经理王剑辉(微博)、长城基金宏观策略研究总监向威达他们均表示控股股东转让后资金及收益归控股股东所有。
此事引发了不少市场人士的质疑:老股东岂不是可以借此摆脱"三年锁定期"的限制而提前套现?并且市盈率还高达67倍,新发行制度是否存在明显漏洞?
王剑辉认为,出现这种情况,但是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也不能朝令夕改。问题的根源在高发行价上,不排除有机构有意哄抬询价,监管部门应该跟踪询价过程,如果有确凿证据证明有机构或个人有哄抬报价行为,这就是操纵市场,应该重拳出击。
向威达则认为,可以采取一次批准多次发行的方式,在弱市的情况下,可以减少市场扩容的压力,进而减轻对整个股指的压力,同时也能规避此类情况发生。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