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迷8年后,以色列前总理阿里埃勒·沙龙11日去世,终年85岁。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对沙龙的评价判若云泥,一边是“最伟大的保卫者”,另一边是“应该下地狱的罪犯”。
“打输了最后一仗”
2006年1月4日,时任总理沙龙因严重中风被送进医院抢救并一直陷入昏迷。同年4月11日,以色列内阁宣布沙龙永久失去履行职权的能力。
昏迷期间,沙龙一直依赖生命支持系统。今年1月1日,他的身体状况突然恶化,多个重要脏器包括肾脏和肺功能衰竭。6日,他的血压和心跳恢复正常,但9日情况再度恶化。
以色列特拉维夫谢巴赫医疗中心11日宣布,院方采取多种措施,试图稳定沙龙的病情,但是没有成功,沙龙当地时间大约14时去世。
“今天,他打输了最后一仗。”以色列总统希蒙·佩雷斯说。
医疗中心主任泽埃夫·罗特施泰因5日说,沙龙“像一头狮子一样在战斗”。希伯来语中,“阿里埃勒”的意思就是狮子。
次日,罗特施泰因作出悲观预测,说只有奇迹才能拯救沙龙。
沙龙1日状况恶化后,他的儿子奥姆里和吉拉德一直守护在旁。“他走了。他决定走了。”吉拉德11日在医院对记者们说。
以将为其举行国葬
《耶路撒冷邮报》报道,以色列政府将为沙龙举行国葬。他的遗体将安放在以色列议会大厦供凭吊。葬礼将在沙龙在内盖夫拥有的农场举行。他将与第二任妻子莉莉葬在一起,后者2000年因癌症去世。
沙龙下月26日满86岁。总统佩雷斯以“勇敢的战士”“无畏的领袖”评价沙龙。
“他是以色列最伟大的保卫者和最重要的设计者之一。”佩雷斯说。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说,沙龙“将永远活在以色列人心中”。
司法部长齐皮·利夫尼对沙龙去世表达“沉重悲痛”,评价他为“勇敢的战士、指挥官、领袖和双腿深植于以色列土地上的农夫”。
巴勒斯坦人朝天开枪庆祝
巴勒斯坦人对这名宿敌之死感到高兴,称他为“罪犯”。
在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称沙龙之死为“历史性时刻”。
路透社援引哈马斯发言人萨米·阿布·泽尔希的话报道:“这个暴君不在了,我们对胜利更有信心。这名罪犯的双手沾满了我们人民和领导人的鲜血。今天,他死了,我们的人民兴奋不已。”
另一名哈马斯发言人萨拉赫·巴达维说,沙龙留给巴勒斯坦人的记忆只有“痛苦、鲜血、折磨、背井离乡和罪恶”,他应该“下地狱”。
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高级官员贾布里勒·拉吉布认定沙龙下令暗杀了巴勒斯坦国前总统亚西尔·阿拉法特,是“罪犯”,应该被送上国际刑事法庭。
德新社报道,沙龙死后,黎巴嫩一处巴勒斯坦难民营中,巴勒斯坦人朝天开枪庆祝。
潘基文赞其为以色列英雄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11日通过其发言人发表声明,哀悼以色列前总理沙龙逝世,并对他给予很高评价。
潘基文在声明中对沙龙的去世表示悲痛,向沙龙的家人、以色列政府和人民表示诚挚的慰问。潘基文说,沙龙的一生奉献给了以色列,不论他首先作为一名军人,还是他后来成为一名政治家,沙龙都是以色列人民的英雄。
潘基文在声明中说,沙龙的政治勇气将被人们所铭记,这可以从他痛苦而具有历史意义的从加沙地带撤离决定中看出。潘基文指出,在有关实现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和平问题上,沙龙的继任者仍面临艰巨的挑战。
沙龙生平回顾
1948年至1973年阿以爆发的四次中东战争,沙龙历任步兵团连长、戈兰旅指挥官、伞兵旅旅长、北部军区司令、装甲师师长和南部军区司令等职。
1982年时任国防部长的沙龙策划以军突袭黎巴嫩,企图铲除以该国为大本营的巴勒斯坦游击队。
1983年由于司法当局调查发现沙龙涉嫌对在贝鲁特发生的屠杀平民事件负有间接责任,他在国内外压力下被迫辞职。
1998年时任外长的沙龙敦促以色列人在以军占领土地上尽量“攫取更多的山头”。
1999年大选后沙龙击败内塔尼亚胡出任利库德领导人。
2000年9月28日沙龙强行进入有争议的圣殿山地区,引发了一场严重的巴以流血冲突。
2001年3月7日沙龙击败巴拉克出任总理。
2003年1月28日沙龙以绝对优势再度当选总理。
2003年12月18日沙龙宣布“脱离计划”,呼吁取消定居点。
2005年2月8日沙龙与巴勒斯坦领导人达成停火共识。
2005年9月12日以色列完成从加沙地带撤军。沙龙坚决撤军的主张引起利库德集团内部“反叛分子”强烈不满。
2005年11月21日沙龙决定退出利库德集团,另组新党“前进党”参加2006年3月举行的议会大选。
2006年1月4日沙龙突发中风,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此后他在特拉维夫谢巴赫医疗中心接受治疗,靠呼吸机等辅助设备维持生命。
本版均据新华社电
“一百个沙龙”
沙龙堪称以色列最精明且最富争议的政治和军事领导人之一,给多名曾在耶路撒冷和加沙地带常驻的前任和现任新华社记者留下深刻印象。
“三板斧”将军
新华社前驻加沙记者马晓霖
任期1999年到2002年
我曾将沙龙对巴勒斯坦军事打击的撒手锏比喻成程咬金的“三板斧”:暗杀巴勒斯坦活跃分子以至高级政治领导人,待挑动巴方反击后,再从空中轰炸巴安全机构,从地面闪击巴自治城市,进而完成一轮较量。
“三板斧”反映沙龙固有的刚愎和自负,但是,面对为结束占领而不怕死的巴勒斯坦人,背靠因占领而持续不断有人丧生的国民,向来务实的沙龙也不会蛮干到底。
政坛“老狐狸”
新华社前驻耶路撒冷记者刘洪
任期2002年到2004年
沙龙很喜欢笑,总是笑得很欢。握手是他的公关利器之一。
2002年,沙龙结束一次演讲后正准备起身,我抓紧机会凑近拍照,沙龙的保镖赶忙阻拦。
正朝这里走的沙龙看到我的尴尬,冲我一笑,走上几步,朝我伸过手来。
我也赶忙握住沙龙粗大的右手。
与前巴勒斯坦领导人亚西尔·阿拉法特握手,阿翁总是喜欢很用力地握你,然后把你拉到紧贴自己的地方,最后面对镜头,露出领袖的微笑。
沙龙的手胖白柔软,总是轻轻和你一握,然后又抬起头,冲你微微一笑,很少说话。那种略有些诡秘而亲切的笑容,像是长辈在问你一些你不愿意回答的问题,又像是一个小孩子对你做了坏事以后自我解嘲。
除了疆场“铁将军”,沙龙还落得政坛“老狐狸”的称号。而这只“老狐狸”一度是巴以和平的最大赌注。
爱到极致狠到尽头
新华社前驻加沙记者周轶君
任期2002年到2004年
常驻加沙时,与以色列总理沙龙天天“见面”:一是楼下垃圾桶表面,白色油漆醒目喷上沙龙名字,表示巴勒斯坦人对他的诅咒;二是案头他的自传《武士》,封面上白发沙龙紧锁双眉,遥望远方,目光深邃又深情。
这便是沙龙留在世上两种迥异形象:阿拉伯人憎恶的刽子手、以色列推崇的“王者”。
沙龙曾说,他不穿防弹背心,因为没有适合他的尺码。沙龙不喜欢跟媒体打交道。行伍出身,他称自己讲话没遮拦,容易惹麻烦。他更愿意在聚光灯外,施展手脚。
他傲慢,瞧不起阿拉伯人。美国前国务卿马德琳·奥尔布莱特回忆说,某场合阿拉法特向沙龙伸手,沙龙背过头去。
他发动“定点清除”,不考虑是否伤及无辜。也正是沙龙,20年前就放言:“终有一天,巴勒斯坦国从我手中建立!”
他有爱。有这样一张照片:沙龙独立于第二任妻子莉莉墓前,夕阳满天。据说,2000年莉莉去世后,沙龙每天上班前,特意绕行,经过莉莉墓前“问候”。
爱到极致,也狠到尽头。
离开人世竟是幸运
新华社前驻耶路撒冷记者魏建华
任期2004年至2006年
2006年1月,沙龙因中风入院,昏迷8年,直至去世。
沙龙再度中风入院后,我在哈达萨医院外采访,一名以色列同行跟我说:“如果沙龙这次能离开人世,他是幸运的!”
我哑口无言。
“沙龙正处在政治生涯的顶峰,如果这时去世了,全世界的很多领导人可能都会来参加他的葬礼,他也将永远被人们牢记。可如果他变成植物人,在家里躺两年再去世,我想那时候没有多少人会在意他。”这名记者解释说。
寥寥数语,让人回味良久。
相关链接
以色列前总理沙龙去世 盘点其戎马生涯(高清组图)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