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手机里的声波,自己在这头,他们在那头--三个留守儿童的春节片段
平日里,对于年幼的留守儿童来说,父母只是手机里的声波,自己在这头,他们在那头。春节期间,在外地打工的父母像迁徙的“候鸟”一样赶回家中,终于见到牵肠挂肚的孩子。四川南充是我国西部典型的劳务输出地,春节期间,记者来到三个分离数年的“候鸟”家庭,亲身经历了一幕幕深情画面。
“妈”
冯志群春节回家已经一周了,儿子小银坤(化名)只叫过她一声“妈”。
“这孩子太内向,不爱说话,在学校常受人欺负。”冯志群爱怜地摸着儿子的头告诉记者,身旁的小银坤紧紧攥着妈妈的手。
家住四川南充李家镇辉景乡的小银坤今年10岁,出生81天后,请假3个月的冯志群就不得不返回工厂上班。和只在妈妈怀里待了11个月、比他大6岁的哥哥一样,小银坤也被交给爷爷奶奶抚养。
上次一家人过春节还是在7年之前。“不是不想回家,是不敢回家啊!回一次家要花一万多块,差不多就是大半年赚到的钱。”父亲曾兴甫无奈地说。
曾兴甫在深圳没有固定的工作,自己买了一个面包车帮人送货。妻子冯志群在几公里外的电子厂打工,即使每天加班工作17个小时,每个月工资也不到三千块钱。
问起上次见到的儿子,冯志群笑着说:“这娃长得太快!”她指了指小银坤短了一截的裤脚。“长高了,也瘦了不少,平常帮爷爷奶奶干农活,那时候还是胖乎乎的。”
“再叫声妈吧!”邻居逗小银坤,也许是长期分离带来的隔膜,他害羞地走过去抱着母亲,停了几秒,轻轻喊了声“妈”。
“最好的礼物就是爸爸回家!”
小银坤的同班同学瑶瑶(化名)学习成绩很棒,这次考完试又拿了三张奖状,在广州打工的父亲徐建斌希望她“读高中考大学,别像自己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
爸爸不在家时,瑶瑶和爷爷祖孙俩相依为命,这个10岁的女孩却是人小鬼大,不仅学会了针线活儿,还是爷爷和邻居的开心果儿。为了劝“工作忙走不开”的爸爸春节回家,瑶瑶一次通电话时“教育”道:“钱是挣不完的,爱才重要!”女儿的话堵了徐建斌的喉咙酸了鼻子。
从广州到南充,一张36个小时的站票,到家后的徐建斌非常疲惫,回忆当时的场景已有些模糊:“25号到的?”话音马上被瑶瑶打断:“是24号晚上到家的!”
这一路上瑶瑶也没让爸爸闲着,不断地发短信嘘寒问暖:“爸爸你到哪里了?”“爸爸你有睡觉的地方吗?”“爸爸你还有好久到哦?”“爸爸你吃的什么?”……徐建斌给记者读这些短信时,声音越来越低,手颤得厉害。
瑶瑶一直希望爸爸能给自己过个生日,她的生日是2月16号,可那时爸爸已经踏上归程。徐建斌想提前给她过,小声地问她:“想要什么礼物?”“生日蛋糕!”瑶瑶调皮地说。
其实,在瑶瑶的一篇作文里她却写道:“得知爸爸春节要回来,我立马就多云转晴了。最好的礼物就是爸爸回家!”
“昨天晚上,我还梦见爸爸了!”
家住南充潆溪街道的芳芳(化名)长了一张明星脸,9岁的她被老师和邻居戏称为“小孙俪”,最近她脸上却少了笑容。今年春节爸爸妈妈都没有回家,这个年她只能跟爷爷奶奶一起过。
出生三个月不到父母就外出打工,芳芳长期和爷爷奶奶在一起,虽然爸爸妈妈大约每隔一个月会跟她通一次电话,但她的生活中依然缺少父母的影子,至今已经4年没有一起团年过春节。
上小学三年级的芳芳显得恬静羞涩,时常躲在爷爷奶奶身后,扑闪着大眼睛,与旁人聊天话语不多。家中阳台上养的一只小母鸡和几只鸽子是芳芳最好的玩伴,她经常跟它们说悄悄话。
想爸爸妈妈吗?“不想。”
想去找他们吗?“不想。”
记者请她在纸上写下一家人的名字。在写下自己的名字后,她却对父母的名字迟疑片刻,呢喃一句“想不起来”,然后跑开了。
芳芳的爷爷告诉记者,虽然芳芳嘴上说不想,甚至在一次和妈妈的电话中赌气说,“你们今年如果不回来,就永远别回来了”,但实际每次电话,都让芳芳更加思念父母,她说昨天晚上还梦见爸爸带她去公园玩。(记者李华梁、胡旭)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