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9日,广东东莞高档酒店被曝上演“色情秀”,警方全力出动扫黄。图为涉黄国安酒店。
“东莞下了场不小的雨。”
2014年2月9日下午,东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微“莞香花开”发布了一条信息,配图是雨中黄色的柑橘,仅一天时间,转发量已突破2万,远超它曾发布的多数官方资讯。
这天上午,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曝光了东莞市多个娱乐场所存在卖淫嫖娼等违法行为,让有“性都”之称的东莞成为风暴中心。
部分网友觉得这条微博意味深长,他们半是调侃地将其解读为对央视新闻的“无声抗议”。
在当今中国的城市中,可能再找不到比东莞更能引起争议的城市了。它充满朝气、经济活力和机遇;但它也是一些人眼中的血汗工厂、暴力中心和欲望之都。而后一种印象更甚前者。
尽管这座城市的执政者并不承认东莞“性都”的名号,但仍试图扭转东莞的负面形象。一场为东莞“正名”的运动,早已开始。
新京报记者 朱柳笛 实习生李珂 北京报道
莞式“ISO”服务
2001年,从四川到东莞打工的郑小琼就能时时感受到东莞的特殊气息:这里遍布着几百家酒店,灯红酒绿;手机经常接收到来自桑拿和夜总会的宣传信息,信息甚至有个特定称谓,叫做“东莞简讯”。
2013年,“东莞简讯”以新的方式出现。30岁的宋飞(化名)订阅了一位“东莞妈咪”的微信公号,每天下午4点这个账号会图片直播一场“大秀”——几十上百位“技师”穿着性感内衣走秀。
尽管宋飞从未去过东莞,但这并不阻挡他以此对这座被冠以“性都”城市的向往。他津津乐道于东莞的色情行业催生的“莞式标准”,坊间称之为“ISO”。
这座城市是猎艳客的“森林”。每天,大量猎艳客在此寻找着“莞式服务”。哪怕东莞色情业近年来屡受扫黄严打,仍客源不断。在过去的十几年间,东莞“性都”之名越传越响。
但很少有人关注这背后的数据:1000万的常住人口,5100多亿的GDP,以及全国排名第四的进出口贸易额。2013年,东莞再次登上中国最富20城市的榜单,位居首位。
因生长莞草而得名的东莞,也是凭着野草一般的生命力,在广州和深圳两大城市的缝隙中悄然生长,并在改革开放后迎来黄金30年。
这里是中国制造的发源地,是一座世界工厂:密集的廉价劳动力,生产同样价格低廉的商品。
但相比官方语境里的世界工厂、首富城市、机遇之都,民众口中的东莞,似乎并不光鲜。
除了“性都”,“血汗工厂”、“治安极差”、“冰冷城市”、“文化荒漠”,东莞的传奇光环密致交叠着狼藉声名。
时任东莞市委书记的刘志庚于2011年接受微博的微访谈时,一位网友提问则更加直接:如果有人当面向你提出“东莞是性都”、“东莞是文化沙漠”,你怎么回应?
刘避开了“性都”一词,只说这是“外界的误解”。
“性都”由来
东莞成为“性都”的真正原因,经济发展说,酒店催生说,不一而足。被提及最多的是珠三角金融危机的到来,导致诸多工厂倒闭,打工者不得不谋求新的出路。
在南都周刊曾经的报道中,很多“东莞简讯”对旗下小姐的来源都有类似表述:“工厂关门,厂妹成灾。”
人口的涌入无疑是重要的因素。一篇名为《东莞进行时——一份城市经济社会转型的调查报告》的文章曾指出,在东莞发展的鼎盛时期,常规就业吞吐量保持在800万人左右。这使东莞城市人口剧增,本地户籍只有170万,但东莞近年容纳的实际人口至少在1200万以上。
外来人口的涌入增加城市管理的难度,治安变差;同时也加剧了对消费的欲望,比如性。
在这个面积仅为2645平方公里的城市里,有90多家星级酒店,其中五星级酒店20多家,东莞已经成为全球星级酒店密度最大的城市。
酒店、会所等娱乐场所林立,为色情行业提供了场所;围绕着性行业的上下游,例如摩的、首饰、服装、性用品等行业已形成了一整套产业链。
曾有媒体报道,据业内人士估算,东莞色情业以及直接或间接相关联的行业每年产生的经济效益可能高达500亿元。
显然,东莞眼下的经济增长,与色情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东莞的“污名”就这样环环相扣,交织起来。
东莞前市委书记刘志庚强调扫黄工作时的一番话,可以发现一些端倪。据南都周刊的报道,刘曾说,“扫黄要高调进行”,但他又认为“不能矫枉过正,各镇不能太过分、扫荡式搜查每间娱乐场所”。
为东莞“正名”
作为全国首位参加“微访谈”的市委书记,2011年时刘志庚遭遇网友关于“性都”问话,并不是东莞的主政者第一次面临舆论的困境,东莞不得不开始着手应对。
“这个城市有着与生俱来的魅力,文化的融合,热情洋溢,令人温暖,每天,这个城市都在制造激情。”这段特别的解说词来自东莞的形象宣传片。
片中选用的演员要么是土生土长的东莞本地人,要么就是在莞生活的“新莞人”,如莞籍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篮球运动员易建联等。
自2013年新年伊始,北京、南京、广州等主要城市高铁大站开始滚动播放东莞形象宣传片。
当年的2月14日至27日,广告短片又出现在北京、广州的50个影院共计379个影厅大银幕上,声势浩大。
尽管东莞一位市领导当时在接受采访谈到“正名”话题坦然面对,称黄赌毒现象在城市发展中确实有过,东莞不需要为自己正名,但一场自上而下的正名运动多年来一直在进行。
2006年刘志庚担任东莞市委书记后,就曾为改善城市环境禁止养猪,接着又为打击飞车抢夺、改善治安状况而“禁摩”,以及时不时兴起的“扫黄”行动。
2010年,被定义为东莞城市形象整体推介年;2011年,与清华大学城市品牌研究室合作,东莞有了自己的宣传口号“每天绽放新精彩”。
打击和改变都在进行,但东莞“性都”的名声仍然在外。关于这座城市色情业的文字和影视作品一直半公开地传播着。
“东莞就是东莞”
自东莞的各种污名出现时,网络上争论或辩护的声音就从未停止。
文化专家吴祚来先生就曾撰文建议引进法国“红磨坊”发展模式,将其改造成有中国地方特色的情色之都。他认为东莞应该发展的不是色情产业,而是情色文化。
已经成为诗人的郑小琼,更愿意将东莞看作一个模糊的、说不清楚的城市,复杂而多元。
东莞理工学院文学院院长田根胜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东莞根本没有必要去理非议,他觉得这是商品经济冲击的必然结果。
这些争论也并不影响官方的重拳,2月9日的统一清查过后,涉及处警的8名领导和警员被停职。而公安部也已经远赴广东,坚决打击卖淫嫖娼背后的“保护伞”。
2月9日上午,中央电视台关于东莞卖淫的新闻播出,当天宋飞订阅的“东莞妈咪”微信号就停止了更新,并删除了之前所有内容。
央视新闻报道后,网民们翻出了2013年3月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在回应“性都”这一问题的话:“东莞曾经有一些黄赌毒现象,很多城市都曾经有过。作为政府,我们从来没有认为要依靠这些来发展城市,我心目当中不存在这些名字,东莞也不需要用新的名字去取代,东莞就是东莞,东莞就是一个厚德、务实、包容、开放的城市。”
(综合本报采访及网络资料)
■ 东莞涉黄业发展史
上世纪80年代
东莞地下色情业兴起,主要形式是夜总会,为一些在东莞投资的香港商人提供服务
上世纪90年代
台湾电子产业向东莞转移,大批台商奔赴东莞,东莞色情服务业进一步发展
1995年前后
东莞色情服务业逐渐出名,吸引香港和广东人士前往
1996年起
当地民间资本开始投资酒店业,东莞酒店业在随后七八年间迅速发展,色情业渐与之结合
1997年
金融危机,东莞大量工厂破产,部分失业女工因生活所迫从事性服务,壮大了东莞色情行业。“性都”渐成东莞标签
2004年起
东莞的周期性扫黄一直没停过
2009年
东莞掀起严厉的扫黄“风暴”
2014年
东莞再次拉网清查娱乐场所
(原标题:一座叫“东莞”的城市)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