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在全国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的74城市排名中一直第一的海口,其力推的一系列保护生态之举广受好评,今年,海口在生态建设上将拿出什么样的“硬招”,在海南省“两会”上受各方期待。
海南省人大代表、海口市委副书记、市长倪强今天接受海南日报采访时,对生态保护做出积极回应,他说,省委、省政府近年来多次到海口调研,对海口以生态立市实现绿色崛起寄予厚望;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辞始终强调,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海口科学发展的核心资源和生命线,特别是在全国一些地方雾霾频发情形下,更加凸显出海口良好生态环境的吸引力和竞争优势。只有坚持生态立市,环保优先,才能实现绿色崛起。今年年内,海口将从规划、产业转型升级、体制机制创新等角度,从八个方面力促海口生态争优。
今年,海口市将开展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提高机动车入市门槛,实施高污染排放机动车第三阶段限行区域,禁止农用车进入主城区,淘汰2005年以前注册运营的黄标车。
海口市今年实施市区城市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完善水网动力工程,开展大同沟、龙昆沟、电力村沟、东西湖水体整治。开展东寨港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污染源环境监管,3月底前完成演丰东河3家养猪场等。
以推行垃圾分类为突破口,实现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逐步建立起废弃物处置的循环经济体系。探索农村垃圾就地减量和分类处理的运行模式,逐步建立“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机制。
启动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制定《海口市环境总体规划》,划分禁止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从源头优化城市环境保护格局。安排城区道路建设工程 28个,进一步优化城市路网,减少交通不畅导致的机动车尾气污染。
按“工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西部转移”的工业布局原则,大力发展推动美安科技新城建设,逐步改变历史遗留的工业与居民区混杂的状况,逐步消除结构性污染。
在产业选择上,海口选择低碳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海口市严格环境准入,把环保标准作为产业和项目落地的前置条件,禁止高能耗、低产出、重污染的生产工艺项目入驻,从源头上遏制污染,为保护海口优美环境设置了一道“绿色门槛”。
建立严格的生态红线保护制度,海口于年内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湿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的生态红线,严守生态安全底线;全面推行污染物排放许可和总量控制制度,实行大气环境、南渡江流域等重点领域联防联控。
加强环境监管执法,对新上项目,提高环保门槛,执行最严格的标准,对于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实施“一票否决”,不欠“新账”;对于现有的污染项目做到铁腕执法、铁面问责,快还“老账”。
八大措施
●空气:淘汰老旧“黄标车”
●水:搬迁演丰东河养猪场
●垃圾:就地减量分类处理
●规划:优化路网减少尾气污染
●布局:工业不与居民区混杂
●产业:转型升级首选“低碳”
●体制:探索增设镇一级环保机构
●监管:不环保项目“一票否决”
相关链接:
报告称机动车污染是灰霾重要成因:黄标车成祸首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