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2月19日消息(记者 吴丹丹)寄宿,是许多学生及家长的选择。若让一名尚未具备完全自理能力、仍需亲情慰藉的小学生住校,对孩子的成长是否会有不利影响呢?在今年的海口两会上,人大代表林贵营就认为,小学生不宜住校,并建议禁止小学生寄宿。
原因:家长忙碌 家校距离远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许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没有更多的精力照顾孩子。也有些年轻父母为了省心,便把孩子交给学校。于是,小学生寄宿成了部分家长的选择。
另一方面,城区的改造使不少学校从市内陆续向城外迁移。再加上很多家长不计成本为孩子择校,学校离家相对较远。为了让上学更方便,小学生只能住校。
以前的学校多在中心城区,条件受限,可以提供的学生宿舍比较少。但现在新成立的学校,场址宽阔,有一些私立学校也实行封闭式管理。这一切都使小学生住校就成了一个越来越普遍的现象。
影响:亲情缺失隐患大
在寄宿制学校里,有一个完全由孩子组成的“小社会”。几百人在一起学习生活,犹如一个小社区,拓宽了小学生的群体交往,也使学生在交往中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这的确可以给孩子带来不少好处,比如增加了与同龄孩子接触的机会,吃饭、刷牙、洗脸、叠被、零花钱的使用,一切都得学生自己料理。对家长而言,也减少了一些压力,更好地投入工作。
“但是,在家里同样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林贵营说,在西方发达国家,寄宿学校更多是留守和单亲孩子无奈的选择。小孩子社会性格还没有形成,这么早让他离开父母,单独呆在学校,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孩子的安全感容易缺失。
有研究表明,寄宿制小学儿童的违纪行为和神经症问题比率明显高于普通小学儿童。同时,寄宿制学校的小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主要是敌视、偏执和人际关系敏感等。
在感情发展方面,寄宿生在周末才能和家长见面。他们很少和父母进行亲密接触,特别是身体接触。孩子在寄宿学校待上一段时间后,往往会形成孤僻、对别人缺乏信任、缺少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在生活中也不容易体会到积极、愉悦等感情。孩子享受不到亲情的温暖,可能会变得焦躁不安。
此外,寄宿生很少接触学校以外的环境,久而久之,学生的眼界可能越来越窄,对社会的了解和实践的机会过少,不利于学生的社会化发展。
建议:禁止小学生寄宿
“教育的根本目的,除了‘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在议案中,林贵营如此写道。他认为,一个孩子的后天素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和父母的接触;而寄宿制学校,缺失的恰恰就是家庭教育。因此,他建议禁止小学生寄宿。
关于禁止的理由,林贵营做了详细阐述。首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这个阶段的孩子不适合独立生活,这正是培养孩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关键期。孩子如果住在家,家长可以帮其纠正不良习惯;而老师们可能很难关注到每个孩子的每个细节。
其次,从心理特点上看,这个阶段正是培养孩子良好情感的关键期。“就好象婴儿哺如期必须用母乳喂养一样重要。”林贵营打了个比方。在这个关键期,孩子缺少了最基础的情感环境培养是非常遗憾的,更是无法弥补的。
同时,从智力特点角度而言,小学生的智力发展不仅需要老师的指导,更离不开家长的默契配合。如果在这个关键期缺少家庭教育的疏导与扶助,孩子得不到个性的培养和哺育,就会造成智力发展的营养不良。
“孩子的成长缺少不了家庭教育的氛围和营养。家庭教育是任何教育都无法替代的重要教育。”林贵营说道。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