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新华视点)箭在弦上,“马上”能发?——代表委员聚焦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并轨”三大热点
大约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并轨”改革备受关注。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引发代表委员高度关注。
10多年来,养老“并轨”呼声不断,但相关改革举措严重滞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从由财政和单位供养到社会化保障,是否将开始破冰?
“一个锅”吃饭,并轨改革终破冰?
有研究显示,我国城镇职工缴纳养老保险,退休后养老金仅为其工作时收入的50%左右;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不需要缴费,却能拿到70%-80%,这种现象长期以来饱受质疑。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的研究显示,去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月人均养老金近1900元,事业单位月均养老金是企业退休职工的1.8倍,机关公务员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是企业的2.1倍。
“‘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这样的表述我是第一次见到。”全国人大代表张元贵说,本届政府履新之初就提出了对养老体制改革进行顶层设计,此次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应是“题中之义”。
政府预算草案报告也明确提出“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这样明确的表态,是否意味着今年改革破冰的几率更大了?”全国政协委员高抒说,尽管其形成的原因很复杂,但养老金“双轨”的确有违公平,这也是社会紧盯这一改革的主要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推进这项改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给人的感觉似乎是“雷声大、雨点小”。“‘民之所望是施政所向’,此项改革能够破冰,体现出的是政府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革、让公平正义得到彰显的决心。”张元贵代表说。
“革自己命”,如何冲破利益藩篱?
养老“并轨”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既需要参保缴费,退休后的养老待遇又可能有所下降,由此导致改革阻力很大,实际进展很慢。一些代表委员表示,可以预见,这也是此次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最大瓶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曾对“新华视点”记者坦言,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一些地方进行了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尝试。“有些地方个人也缴费了,但机制没有理顺,结果又退回去了。”胡晓义说,“我们这次一定要力争改革成功,不能做一个‘夹生饭’,半道又退回来了。”
张元贵代表认为,能够避免待遇降低的一个手段就是建立职业年金,也就是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的“补充保险”。“这样既保证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没有‘另起炉灶’,又可以减少改革阻力。”
财政部、人社部、国家税务总局去年底联合下发通知,自2014年1月1日起,我国将实施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递延纳税优惠政策。
“现在看来,这一政策的出台时机很有深意。”高抒委员说。此外,一旦启动改革,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需要缴费,其收入肯定要降低,要减少阻力是否就得涨工资?
全国人大代表崔铁军表示,改革是有成本的。假如启动,那就说明决策层已经充分考虑了这一成本。
事业单位“改了”,机关能否齐头并进?
2008年,国务院出台《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五省(市)进行试点,但到目前为止,除了广东省进行了部分改革,其他试点基本没有实质动作。
全国人大代表杨震注意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而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两者都把‘机关’和‘事业单位’相并列,这与之前的单改事业单位有着明显区别。这是否表明两者的养老保险改革会齐头并进?”
“政府是决策者,只改事业单位,不改自己,肯定会阻力重重,而且可能会制造新的不公平。”张元贵代表认为。
全国政协委员巩富文分析,报告和决定都没有提到“试点”,也没有“逐渐”“逐步”等限定词汇,这说明本次改革很有可能是全面推进,一步到位。
“机关事业单位进入养老保险体系内,还可以倒逼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建立更完善的机制。”高抒委员说。
其实,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出现了问题:有研究显示,我国目前城镇职工退休后养老金仅为其工作时收入的50%左右,且下降趋势明显;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只有81元,不及低保的一半;全国养老保险基金当期收支虽然结余4000多亿元,但个别省份入不敷出。
“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和参与制定者,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以前养老吃财政和单位‘小灶’,尽管在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但没有‘切肤之感’。”崔铁军代表说,“如果在‘一个灶’吃饭了,改革动力就强了,相信届时全体参保人员都能从进一步的改革中受益!”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