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下午4时56分,红色娘子军潘先英老人在琼海市阳江镇益良村委会家中去世,享年99岁。
据其孙子黄青经介绍,潘先英老人在今年1月23日,因患胆囊炎一度住院,家属担心其年纪太大无法手术,2月5日决定让其回家疗养。
临终没有留遗言
老人去世时候很安详
“之前奶奶的身体还算不错,经常在父亲的陪同下在村中散步。”潘先英的二孙子黄青经称,1月23日,老人的身体突然变得差起来了,家人立刻将其送到琼海市中医院治疗,医生当时建议给老人手术,但是家人担心老人已经快一百岁了,身体无法承受手术的重创,选择了住院观察。2月5日,老人的身体稍稍好转,家人决定为她办理出院手续,准备家中疗养。
回到家中后,潘先英老人病情并未好转,意识一直很模糊。孙子孙女前来看望她的时候,大声呼喊奶奶她才会微微睁开双眼。出院至今,老人一直只能吃流食,身体一天比一天差。3月9日上午,老人意识已经完全模糊,并于当天下午4时56分,与世长辞。去世时,老人很安详,没有给家人留遗言。
此前,在去年老红军王运梅去世后,琼海当地政府为照顾两位仅存于世的红色娘子军战士,特意硬化了通往两位老人家中的道路,并为潘先英老人翻盖了新房。在其病重期间,当地政府相关领导多次到其家中看望老人。
回顾
16岁就参军
不怕死的倔丫头机警过人
“阿婆年轻时胆子很大的,那时候大家都说我是个不怕死的倔丫头!”2013年9月16日,当时身体还硬朗的潘先英老人在谈起那段光辉岁月时自豪地说,当时她还不到16岁,部队不要她,但是看到她强烈要求参军,部队就收留了她。参加娘子军后,潘先英和姐妹们一起穿上了统一制作的娘子军的军装。
红色娘子军这支特殊部队仅存在500天,参加了50多场战斗,名震琼崖。潘先英老人先后参加了红色娘子军的首场战斗沙帽岭伏击、惨烈的马鞍岭阻击战等。
虽然参军时年纪最小,但年轻的潘先英机警过人。有一次,为了掩护大部队撤离,她们在深山密林中和敌人激战一天后将敌人击退了,正当极度困乏的战士们想休息的时候,树林中突然传来一阵呼喊声:“女子军(即娘子军)们,敌人已经撤退了,你们出来集合下山吧!”听声音,战士们都觉得很像大部队的一个领导,大家都觉得很兴奋,很多人都迫不及待地想拿起枪准备集合下山去。但是,看着黑黑的树林,潘先英多了个心眼——“只听到声音看不到人,这会不会是敌人的诡计,假装自己人骗我们出去啊?”想到这,潘先英让姐妹们先不要轻易出去,先观察观察再说。果然,没过多久,敌人对着树林开枪了,因为娘子军们没有下山才没有中圈套。
还有一件事情是老人生前一直喜欢对晚辈讲述的。当年阳江地区的战斗很多,娘子军和红军战士们一起,终日在大山里行军,和敌人周旋。下大雨的时候是最惨的,战士们的手脚被蚊虫叮咬,皮肤溃烂又缺医少药,只能硬忍着。这个时候就更难找吃的了,战士们经常断粮。有一次,在战士们饥肠辘辘匍匐行军的时候,突然发现一头野猪走了过来,趴在潘先英身边的一位小战士惊喜万分,直说:“快,快抓住那头野猪,我们就有肉吃了。”说着,情不自禁地想站起来冲出去抓那头野猪,但很快就被眼明手快的潘先英拦下了:“你不要命了?这时候还想着抓野猪。”小战士这时才发现,敌人的子弹从他头顶擦过。
生平
一副好心肠
省吃俭用抚养村里遗孤
在加入娘子军之前,潘先英像当地很多女孩子一样,遵从父母的意愿,十几岁就嫁给了从小“红线定命”的丈夫,并生下了两个孩子,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之后夫妻两人一起去闹革命。虽然生活过得很穷苦,但想到丈夫和孩子,作为一个女人,潘先英觉得幸福和快乐。但潘先英这种简单的快乐并没有持续多久,在孩子们还很小的时候,丈夫就撒手人寰,留下了孤儿寡母。一个乡下女人独自拉扯两个孩子是很辛苦的。后经人撮合,潘先英从娘子军队伍回乡后,和当地农民黄世深走在了一起,两人后来生育了三个孩子。
在那个年代,一个农民家庭拉扯5个孩子的艰辛是让人难以想象的。和比自己小7岁的丈夫比起来,潘先英更像一个家长,家里的大事小事都是潘先英拿主意,在想尽办法尽量不让一大家子挨饿的同时,潘先英还和丈夫一起,像个男人一样上山干苦活重活养家糊口。
“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但我妈还想着给附近的孤儿一口吃的,她是这一带出了名的热心肠。”潘先英的儿子黄国富回忆说,村子里有好几个孤儿都是母亲养大的。
当年老人健在时接受采访,被问到这件事情,老人不愿多说,只是一个劲说:“大家都是受过苦的人,眼看着可怜的孩子快饿死了,你忍心不给他吃的吗?这没什么好说的。”
2000年,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建成时,潘先英曾在纪念园生活过几年。2004年,潘先英老人在园中不小心摔了一跤后,为了方便照顾,两个儿子就将老母亲接回家中居住。两个儿子天天守在母亲身边,一刻也不离开她。
“奶奶让我们最敬佩的一点是,自己身上从来不留钱,如果有人送给她慰问金,她就会顺手塞给在身边的儿孙。”黄青经称,自从自己懂事开始,就从来没有从奶奶身上看到过一分钱。
“她好像不是很喜欢钱,也不会特意给哪个孙子孙女钱。”黄青经说。由于年龄的增大,潘先英从来都不会过问自己每月领多少补助,这些事全部由两个儿子打理。
南海网琼海3月9日消息(南海网记者 高鹏 实习生陈青苗)3月9日16时56分,红色娘子军潘先英老人在琼海市阳江镇益良村委会家中去世,享年99岁。
潘先英的二孙子黄青经说,奶奶尽管年纪大了,但身体还算健康,父亲也经常陪着奶奶在村里面散步。1月23日,奶奶的身体突然出了状况,子女们把老人送到琼海市中医药,经检查为患胆囊炎,医生当时建议给老人做手术。但家人担心潘先英已经快100岁了,身体无法承受手术,选择住院疗养。2月5日,老人身体稍稍好转,家人办理了出院手续。
回到家中静养的潘先英老人意识一直比较模糊,孙子们看望奶奶时,都要大声呼喊,而且只能吃流食,身体状况一直不好。
3月9日上午,潘先英老人意识开始丧失,当天下午4时56分,离开了人世。老人走的时候很安详,没有留下遗言。
据了解,2013年红色娘子军老战士王运梅老人去世后,琼海政府为照顾两位仅存于世的红色娘子军战士,硬化了通往两位老人家中的道路,并为潘先英老人翻盖了新房。在其病重期间,当地政府相关领导多次到其家中看望老人。
“奶奶很疼我们这些孙子孙女,经常给我们零花钱。”黄青经说,每次有人送来慰问金,潘先英老人总会交给孙子孙女。
潘先英参军时虽然年纪不大,但十分机警。据传有一次为了掩护大部队撤离,在深山密林中和敌人激战一天后将敌人击退了,正当极度困乏的战士们想休息的时候,树林中突然传来一阵呼喊声:“女子军(即娘子军)们,敌人已经撤退了,你们出来集合下山吧!”听着声音,战士们都觉得很像大部队的一个领导,大家都觉得很兴奋,很多人都迫不及待地想拿起枪准备集合下山去。
看着黑森森的树林,潘先英多了个心眼:“只听到声音看不到人,这会不会是敌人的诡计,假装自己人骗我们出去啊?”想到这,潘先英让姐妹们先不要轻易出去,先观察在说。果然,没过多久,没看到娘子军下山的敌人就对着树林打枪,但是因为娘子军们有防备,才没有中敌人的设下的圈套。
走近那段红色传奇
红色娘子军一战成名
1931年,一支由百名女子组成的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特务连,曾多次随同琼崖红军主力参与反国民党“围剿”的战斗,威震一时,被当时民众称为“红色娘子军”,毛泽东、周恩来曾高度评价红色娘子军为“世界革命的典范”。这百余名巾帼英雄在一年多时间里遭遇了哪些腥风血雨?记者在红色娘子军的发源地——海南省琼海市阳江镇,寻访举世闻名的红色娘子军健在者,走近那段很少人真正知晓的红色传奇。
初次战斗娘子军声名大振
1931年5月1日,琼崖东部的乐会县赤赤乡(今琼海市阳江镇)内园村操场上,绯红的凤凰花热烈绽放,鲜艳的红旗迎风飘展,100多位琼崖农家女在共产党的号召下拿起枪杆,宣誓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务连”——这就是红色娘子军的正式“番号”,由此,也奏响了中国革命和妇女解放运动中最为光彩的一段乐章。
阳江镇文化站站长庞启江介绍,当年女子军特务连有着“严苛”的入选条件:年满17岁、未婚、出身贫农、志愿参加、体能合格,还要经乡、区苏维埃政府推荐,最后由县苏维埃政府和红三团批准。但是当时的乐会苏区,深受压迫的妇女渴望冲突牢笼,很多人还出身革命家庭,父兄中多有被国民党杀害的,女子军征召布告一贴出,觉醒妇女的革命热情高涨,一下子就涌出700多人报名。女子军特务连,由当时的海南琼崖师部直接领导,全连分为三个排,王时香任指导员,庞琼花担任连长,冯增敏、庞学、黄墩英分别任一、二、三排的排长。
女子军特务连成立后接受了完全军事化的训练,原先这支队伍的任务是保卫领导机关、看守犯人和宣传工作,然而随着战斗形式的变化,她们很快投身到了战斗中。
沙帽岭伏击战,让红色娘子军一战而名。
当时乐会苏区以东20里的中原市,盘踞着国民党“剿共”总指挥陈贵苑和手下民团。为了解除苏区的威胁,红三团决定铺开一张网,把陈贵苑武装聚而歼之,女子军担当正面阻击,诱敌深入。
1931年6月23日清晨,红三团和赤卫队佯装向万宁县撤退,到达万宁县加任村后,偃旗息鼓就地隐藏,当晚连夜回师,埋伏在陈贵苑“进剿”苏区必经的沙帽岭山林中。
陈贵苑听说红军主力转移,果然猖狂地放言拿下苏区,把女子军捉给部下当“娘子”。27日早晨,陈贵苑兵分两路向苏区扑来,这时,分散在沙帽岭下的部分女子军,佯装惊恐地喊叫:“军(敌人)来了,军(敌人)来了!”一边“逃跑”一边向敌人开枪——红色娘子军战士回忆,当时除了连长庞琼花和指导员王时香各有一把驳壳枪,她们手持的多是简陋的“七五”枪、“单针枪”、“五排枪”,甚至打猎用的“粉枪”、“平筒枪”。
昏了头的民团果然中计,急不可耐地往上冲,女子军借地形掩护且战且退,举枪撂倒了十几个团丁。这时,红三团也从左右包抄过来,一时间沙帽岭上杀声震天,民团团丁被打得到处乱窜,陈贵苑情知上当,也已措手不及了。
激烈战斗中,民团一个姓廖的号兵慌忙躲进一株野牡丹丛中,女子军一排排长冯敏增眼尖发现了,她胆大、性急,连人带枪扑过去,将号兵按住,两人翻滚起来。一旁几个敌兵见状举起枪,卢月兰、袁大富等10多名女子军奋不顾身扑上去,一把推倒敌人,让敌人放了空枪。最后,女子军人多气盛,把这些敌兵打死的打死,俘虏的俘虏。
紧急中,连长庞琼花命令敌号兵:“快吹投降号!”号兵不肯,冯敏增用枪对着他:“一、二……”数不到三,号兵吓怕了,有气无力地吹起了“撤退号”,慌作一团的民团更加溃不成军。一个小时的战斗下来,红军击毙团丁100多人,俘虏70多人,缴获146枝长短枪,还有五箱弹药和十几担大米、鱼虾,嚣张的陈贵苑也被俘虏,数日后被枪决。
沙帽岭伏击战,是女子军成立后第一次正面战斗,“娘子军”的声威开始不胫而走。在这之后,女子军又创造了火烧文市炮楼、文魁岭保卫战、大威打援战、马鞍岭阻击战等辉煌战绩,为娘子军历史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不为人知的艰苦故事
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女子军像男人一样行军打仗,不仅面临与敌厮杀的危险,还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女子军建立时,除了庶务员、挑夫和号兵三名男子外,其余的都是年轻的女同志。这群女战士有个一般人不知道的“麻烦”:打仗时月经来了怎么办?娘子军战士回忆说,当时每名战士随身都有个兜包,里面是用破衣服裁剪的月经布。1932年深秋,她们被迫撤进母瑞山时,很多人的兜包都丢失了。
更艰苦的时候,山里连用椰子内皮做的“椰布”都没有了,战士们只好扯下“鸡萝麻”的网状树叶……庞启江向记者转述,部队转移过程中,女子军不少人走散,后来带有月经痕迹的“鸡萝麻”叶就成了一种暗号,表示队伍曾在这里经过,再往前就能追上大家。
女子军洗澡也比较“麻烦”,遇到安静的山涧,她们就悄悄地洗洗身子。当时,已任一连连长的冯增敏身边只有9名战士,一天转战突围途中,她们看到一条小水沟,便脱下衣服洗澡,不成想后面跟着几个团丁,贪色的团丁妄想活捉女子军。但是,冯敏增很精明,她在石头下藏了一把手枪,一边洗一边警戒,看到团丁偷偷靠近,举手就是几枪,打下两个不知死活的家伙,其他战士当即投入战斗,把几个跟来的团丁都消灭了。
1932年秋,怀孕的王运梅在跟随大队行至母瑞山附近时突然分娩,女战友们找来树枝、山葵叶、芭蕉叶搭成临时产棚,王运梅的儿子顺利出世。为逃避国民党部队的追击,第二天,王运梅就抱着孩子和战友们继续前进。部队从马鞍岭撤往母瑞山的途中非常艰苦,因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战士们早已断粮,因缺乏营养,加上行进途中的恶劣环境,王运梅的孩子出生没多久就在她的怀里停止了呼吸,连父亲也没来得及看上一眼。
马鞍岭阻击战惨烈异常
1932年8月,琼崖红军部队遭到国民党大量军队的“围剿”,两军在马鞍岭交战,因敌众我寡,琼崖红军主力作战失利。
为掩护部队后撤,红色娘子军一连奉命留下一班10个人与红军一营在马鞍岭进行阻击,“这是一场惨烈的阻击战,娘子军和红军战士们一直坚持到最后,子弹打完后,她们就退到山坡高地用石头砸,娘子军10个人最后全都牺牲了,红军战士也伤亡惨重。”庞启江告诉记者。
马鞍岭一战后,国民党陈汉光旅又调集大量兵力继续围剿,女子军成员陆续有一部分英勇牺牲、失散和被捕,庞启江道:“根据现有的资料了解到,女子特务连解散之际,在战场中牺牲的成员共有19名,还有不少人员在撤退途中失散。”
面对国民党部队逼近,海南琼崖特委总部决定让剩余的娘子军化整为零,分散隐蔽,11月初,女子军被迫化整为零,疏散隐蔽。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