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财经股市>

光明牛奶质量存疑求证无果 乳品检测遇盲区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4-03-15 09:43

  近日,有网友在人民网食品频道留言,咨询“β-内酰胺酶是什么?对人体有没有害?曾经报道被检出β-内酰胺酶阳性的光明牛奶还能不能喝?”

  据《解放日报》报道,宁波市食品药品监管局2013年2月26日公布的乳制品抽检结果显示,光明旗下的200毫升和500毫升盒装优倍高品质鲜牛奶分别被检出β-内酰胺酶阳性、大肠菌群超标,而浙江杭江牛奶公司乳品厂生产的200毫升盒装和220毫升瓶装光明鲜牛奶也分别检出β-内酰胺酶阳性、大肠杆菌超标。此外,上海乳品四厂有限公司生产的220毫升瓶装鲜牛奶,还同时存在β-内酰胺酶阳性及大肠杆菌超标的情况。

  网友质疑的曾被检出β-内酰胺酶阳性的光明牛奶还能不能喝?人民网食品频道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和营养工程学院检测中心,工作人员郭祥磊表示,目前,因为没有国标,该机构暂不检测酶类,但是抗生素相关方面可以检测。

  无独有偶,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的王姓工作人员也表示,β-内酰胺酶检测无具体的标准,所以无法检测该项目。

  资深奶业专家陈瑜表示,β-内酰胺酶是一种细菌所特有的分解抗生素的酶,牛奶中检测出β-内酰胺酶有可能是奶牛体内自身产生的,也有可能是牛奶在加工过程中感染了一些细菌所产生的。

  β-内酰胺酶对人体有没有害?陈瑜表示,β-内酰胺酶肯定是对身体不好的,由于具有分解抗生素的酶不允许检出肯定是有其道理的。他还提到,有时候牛奶紧张有些企业会利用一些抗生素的剂来让抗生素检测不出来。

  在新国标《生鲜牛乳收购标准》(GB19301-2010)中,把“抗生素残留”作为了必检项目,并明确规定的限量。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称,β-内酰胺酶其实就是为抗生素打掩护。导致鲜奶β-内酰胺酶阳性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内源性的,即由奶牛体内的耐药菌株产生的;二是为降解牛乳中残留的抗生素而外源性人为加入的。

  人民网食品频道通过搜索发现上海紫一试剂厂和上海晨易均有β-内酰胺酶销售。上海紫一试剂厂和上海晨易的销售人员都表示,只需报单位名称,都可购买,报单位名称只是为了方便开发票走账。

  企业对旗下产品被检出β-内酰胺酶阳性一事并无一个最终解释,这是一个偶发现象?还是至今还仍存在?光明乳业公共事务部高级经理殷江玲告诉人民网食品频道,2013年的那次报道,其实是宁波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的乳制品抽检结果出了问题,该公司的留样检测并没有问题。“公司特别派去专业人士去沟通,发现宁波食药监局在检测环节中出了很多的问题”。

  为何β-内酰胺酶没有国标?标准缺失是不是监管的盲区?企业检测的标准来自哪儿?人民网将持续关注报道。

 

相关链接:

海口去年质量投诉电梯问题居首 可拨12365举报
农业专家教农民慧眼识假劣农资 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

 

相关链接:
海口去年质量投诉电梯问题居首 可拨12365举报
农业专家教农民慧眼识假劣农资 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
[来源:人民网] [作者:李彦增] [编辑:谢君]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