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抓住当前教育改革的牛鼻子
来源: 红网 作者:周大军 时间:2014-03-17 16:59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李克强总理在其首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要提高10%以上。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不禁眼前一亮:这句话抓住了当前教育改革的牛鼻子。
寒门出贵子、逆境炼英才,一直是国人鼓励他人、勉励自己的良言佳句。然而,从近十年来升入大学,特别是升入重点大学的情况来看,却令人悲观:寒门出贵子越来越难。温家宝曾回忆道:“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而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刘云杉统计发现,1978年至1998年,来自农村的北大学子比例约占三成,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下滑,2000年至2011年,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只占一成左右。甚至,与农村最紧密相关的重点大学-——中国农大,根据央视报道也出现了农村生源低于30%的现象。
是农村学生少了吗?在2010年的高考考场里,坐着62%的农村考生。而这一年,清华大学的新生里,农村生源仅占17%,两成不到。
为什么会这样?教育发展不均衡!归根结底,一些教育制度设计不够公平!
众所周知,我国现阶段,城乡教育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当城里的孩子在为上哪个特长班而苦恼时,农村孩子能够接受学前教育的还不到40%。农村学校校舍差,教学设备少,教师待遇低,更要命的是优秀教师被不断地虹吸城市学校。城市孩子享受着最好的教育资源的时候,乡村学校却面临着没有专职英语教师、艺体教师的窘境。笔者前段时间到一个大山深处的教学点采访,一个娃子仰起被寒风皴坏的脸,瞪大满怀期望的眼睛问道:叔叔,电脑是什么样?面对此情此景,能不刺痛?
如果说,面对“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勤尚能一定程度上补拙,那么,自主招生、特长生招收就更加对农村学生不利。原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说,农村孩子们怎么可能从小练钢琴、小提琴,怎么能从小学跳舞,进行体育方面的训练?这得花费多少代价?这哪里是农村家庭能承受得起的!就算进入了面试环节,面对“雷题”不断涌现的自主招生考试,农村学生的见识面哪有城市考生广?农村学生的讲演能力哪有城市考生强?
请看看清华、北大等名校的校长实名推荐资格学校名单吧!几乎清一色的省级示范性中学。连县级中学都屈指可数。一场城里学生的欢宴而已。
所以,才有清华大学教师晋军这样的描述:“一名清华本科生的典型形象是这样的——出身城市,父母是公务员和教师,每年与父母起码外出旅行一次,甚至高中就有出国游学的经历。”
难怪人民日报惊呼:底层上升通道受阻,社会阶层固化趋势加剧,贫穷将会代际传递。
而“让更多的农村学生特别是贫困地区学生能升入重点大学”这个牛鼻子将牵引着教育改革走向哪里呢?
第一,我国教育财政投入去年第一次超过了4%,具有里程牌意义,为教育发展改革提供了财力支持。接下来的重头戏该是教育公平了。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这样农村地区的学生才能和城区孩子相对公平地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第二,重点高校农村学生少,表征在高校,根源在基础教育。“农村学生进入重点大学提高10%”牵动的是教育一盘棋。这几年,一个叫超级中学的怪物快速壮大,吞噬优质师资、优质生源,在马太效应之下,将高考的竞争不断前移。进入好的高中等于一只脚跨进了大学的门。清华大学晋军指导的调研结果表明,陕西省2008年-2010年三年中,当地两所超级中学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占全省的六成多,过去七年,陕西省的15位文理科状元,11位来自这两所学校。为了进入这些好的高中,家长们想方设法进入好的初中、小学直至幼儿园。为了让实现让更多农村学生进入重点大学,就必须从基础教育改起,调整学校布局,均衡资源配置,让学生就近入学,都能就读身边的好学校。
第三,要让更多的农村孩子能上重点大学,就必须改革考试办法和录取方法,多分给贫困农村地区一些招生指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自主招生要面向农村学校进行改良。2010年,北大清华在陕西自主招生名额的98.9%、保送名额的97.3%,被西安的五大名校垄断,不得不说让人惊心。
让更多的农村孩子上重点大学,有利于打通底层上升通道,彰显社会公平正义。可喜的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具体的可考核的指标,而教育部也正在采取措施。看成果,且待明年!
文/周大军
寒门出贵子、逆境炼英才,一直是国人鼓励他人、勉励自己的良言佳句。然而,从近十年来升入大学,特别是升入重点大学的情况来看,却令人悲观:寒门出贵子越来越难。温家宝曾回忆道:“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而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刘云杉统计发现,1978年至1998年,来自农村的北大学子比例约占三成,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下滑,2000年至2011年,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只占一成左右。甚至,与农村最紧密相关的重点大学-——中国农大,根据央视报道也出现了农村生源低于30%的现象。
是农村学生少了吗?在2010年的高考考场里,坐着62%的农村考生。而这一年,清华大学的新生里,农村生源仅占17%,两成不到。
为什么会这样?教育发展不均衡!归根结底,一些教育制度设计不够公平!
众所周知,我国现阶段,城乡教育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当城里的孩子在为上哪个特长班而苦恼时,农村孩子能够接受学前教育的还不到40%。农村学校校舍差,教学设备少,教师待遇低,更要命的是优秀教师被不断地虹吸城市学校。城市孩子享受着最好的教育资源的时候,乡村学校却面临着没有专职英语教师、艺体教师的窘境。笔者前段时间到一个大山深处的教学点采访,一个娃子仰起被寒风皴坏的脸,瞪大满怀期望的眼睛问道:叔叔,电脑是什么样?面对此情此景,能不刺痛?
如果说,面对“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勤尚能一定程度上补拙,那么,自主招生、特长生招收就更加对农村学生不利。原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说,农村孩子们怎么可能从小练钢琴、小提琴,怎么能从小学跳舞,进行体育方面的训练?这得花费多少代价?这哪里是农村家庭能承受得起的!就算进入了面试环节,面对“雷题”不断涌现的自主招生考试,农村学生的见识面哪有城市考生广?农村学生的讲演能力哪有城市考生强?
请看看清华、北大等名校的校长实名推荐资格学校名单吧!几乎清一色的省级示范性中学。连县级中学都屈指可数。一场城里学生的欢宴而已。
所以,才有清华大学教师晋军这样的描述:“一名清华本科生的典型形象是这样的——出身城市,父母是公务员和教师,每年与父母起码外出旅行一次,甚至高中就有出国游学的经历。”
难怪人民日报惊呼:底层上升通道受阻,社会阶层固化趋势加剧,贫穷将会代际传递。
而“让更多的农村学生特别是贫困地区学生能升入重点大学”这个牛鼻子将牵引着教育改革走向哪里呢?
第一,我国教育财政投入去年第一次超过了4%,具有里程牌意义,为教育发展改革提供了财力支持。接下来的重头戏该是教育公平了。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这样农村地区的学生才能和城区孩子相对公平地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第二,重点高校农村学生少,表征在高校,根源在基础教育。“农村学生进入重点大学提高10%”牵动的是教育一盘棋。这几年,一个叫超级中学的怪物快速壮大,吞噬优质师资、优质生源,在马太效应之下,将高考的竞争不断前移。进入好的高中等于一只脚跨进了大学的门。清华大学晋军指导的调研结果表明,陕西省2008年-2010年三年中,当地两所超级中学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占全省的六成多,过去七年,陕西省的15位文理科状元,11位来自这两所学校。为了进入这些好的高中,家长们想方设法进入好的初中、小学直至幼儿园。为了让实现让更多农村学生进入重点大学,就必须从基础教育改起,调整学校布局,均衡资源配置,让学生就近入学,都能就读身边的好学校。
第三,要让更多的农村孩子能上重点大学,就必须改革考试办法和录取方法,多分给贫困农村地区一些招生指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自主招生要面向农村学校进行改良。2010年,北大清华在陕西自主招生名额的98.9%、保送名额的97.3%,被西安的五大名校垄断,不得不说让人惊心。
让更多的农村孩子上重点大学,有利于打通底层上升通道,彰显社会公平正义。可喜的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具体的可考核的指标,而教育部也正在采取措施。看成果,且待明年!
文/周大军
(编辑: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