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海南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首页   |  观点PK  |  海口建言  |  评论  |  名人堂  |  社会长焦  |  椰风视点
新闻搜索:
  广告热线:0898-66835635
 您当前的位置 : 草根酷评>社会长焦>
“不怕挨骂”彰显司法改革的坚定决心
“不怕挨骂”彰显司法改革的坚定决心
来源: 红网 作者:朴鲁 时间:2014-03-17 17:41
  昨日,全国人大代表、最高法副院长李少平接受新京报独家专访时表示,对冤假错案,最高法要求发现一起,查实一起,纠正一起。说到网络问政时,李少平说,建议和批评都是鞭策,“不担心在微博评论中挨骂”。(3月10日《新京报》)
  
  人类发展至今,从历史来看,冤假错案无法杜绝,有的因为历史原因,制度漏洞;有的则跟当时认识有限有关;而有的则是技术落后,无法满足断案需求。我国成立以来,也出现了一批冤假错案,追其原因,有工作作风、态度方面的原因,例如敷衍了事,工作马虎;也跟过于追求政绩有关。
  
  在百姓的印象中,法律、审判是一件无比庄严而神圣的事情,审判的过程和结果需要符合法律法规、符合事情本身,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律是人民利益最根本的保障,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利益的基石。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人民群众并不能很好地参与其中,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大打折扣,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并没有很好的实现。由于缺乏监管,政法系统内部容易滋生腐败,滋生官僚包庇、罔顾法纪的现象,伤害了司法的公正性,挑战着司法的权威,同时也损害了司法在群众心中的神圣形象。
  
  近些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新媒体的便捷性和及时性,使得我们看到,人民群众对司法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期待越来越高,要求司法公开、渴望民意沟通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网络问政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一种新的参与方式。新媒体可以更便捷地交流互动,也能够拉近群众和法院的距离,而弥补了以往法院宣传的“只便于出不便于进”的弊端,让民意有途径传递,这种亲近性能够更加深化传播效果。
  
  微信、微博作为现今最流行、用户最广的交互平台,成为网络问政的主要途径之一。而最高法在中央政法系统各单位中最先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和新闻客户端。微信、微博开通,有效地打通了和人民群众的沟通渠道,人民群众的意见、呼声能第一时间到达,甚至是批评意见。正是由于网络的自由性,网民也能够畅所欲言,有表扬,自然有批评。过去我们的一些部门,害怕听到反对意见,不允许人民群众提出批评,捂着耳朵不听外界声音,关上门就自认为没有批评,自欺欺人,人为割裂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制造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鸿沟,同时,由于没有便捷的渠道倾听民意,汇聚民智,导致司法不公的现象时有发生。
  
  其实这是没有正视批评的结果,老是认为批评就是唱反调,搞破坏,却不知道在批评中接受教训吸取经验才是“批评”的最终目的。“不担心在微博评论中挨骂”,为什么不担心?“骂”远远不止于“骂”本身,而更是一种鞭策,是对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工作的鞭策,是“偏听则暗,兼听则明”的新版本,群众能够关注你,能够集思广益为你提意见,帮助法律制度完善,帮助国家法治进一步发展,这是好事,是大好事,何来“害怕”一说?
  
  截至3月5日,最高法官方微博已发布微博488条,粉丝数超过325万。官方微信发布99个图文消息,用户数有25947人。新闻客户端累计访问量数千万人次,发布各类新闻739篇,订阅人数33万多人。网络已经展示了它的力量,展现了他在司法公开建设上的战果。司法公开是实现司法公正、破解司法难题、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方式。推进司法公开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提升法官能力、强化责任意识、防止司法不公、统一法律适用。司法公开,人民群众看得到法律的运转、法官的努力、明白案件的来龙去脉,监督整个司法过程,避免了“暗箱操作”“幕后黑手”,司法公信力得到大大提升。
  
  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而“网络问政”则开启了通往“公开”最便捷最畅通的大门,将司法改革推上新的台阶,只有真正让人民群众拥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才能更好地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才能更好地建设法治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文/朴鲁
(编辑:李琳)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