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在表现不屈服的一面,但更重要的是寻找可以调和的一面。即使俄美欧不会彻底摊牌,克里米亚问题也有可能长期化,并成为第二个“巴尔干”式的火药桶。
在克里米亚公投独立的推动下,围绕乌克兰角力的各大国似乎也被逼迫到了摊牌之时。俄罗斯总统普京18日在克里姆林宫同克里米亚及塞瓦斯托波尔代表签署条约,允许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以联邦主体身份加入俄罗斯联邦。俄罗斯与欧美之间的转圜空间似乎更显狭小。
此前几小时,美国与欧盟同时对俄罗斯启动了第一阶段的制裁,美国宣布对7名俄罗斯高官及4名乌克兰前官员实施签证制裁并冻结他们的海外资产,欧盟则通过了对8名克里米亚领导人及13名俄政府官员的制裁法案。同时,由于欧盟今年天然气储量充足,因此美欧也将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列为了制裁目标。
尽管美欧对俄罗斯的制裁为冷战以来前所未有,使人担忧冷战重新归来,但就目前而言,俄罗斯与美欧还未到摊牌之时。
如果将最近俄罗斯与美欧之间的角力串起来看,各方仍在继续出牌而非摊牌的内涵更加一目了然。12日,在国际油价没有大幅波动的情况下,美国能源部突然宣布将释放500万桶原油战略储备,以“试探”市场对供应中断时的反应。与其说是试探市场反应,不如说是警告依靠能源出口的俄罗斯,美国拥有能源定价权。与此异曲同工的是,还传出了美国将于2017年左右建设通向欧洲的天然气运输管道的说法。对每年通过乌克兰向欧洲输气以换取3000亿美元外汇的俄罗斯来说,这一说法的警告意味同样明显。
如果说,通过控制能源价格和出口是美国针对俄罗斯打的牌的话,那么克里米亚公投独立就是俄罗斯打给美欧的牌。而穷尽一切手段打经济牌和外交牌这一语言的背后,或许不会打军事这张牌。事实上,军事这张牌也是打不起的一张。这说明,角力虽然激烈到了充满冷战意味的地步,但各方未必就失去了理性。
什么是理性?首先是看克里米亚独立是否具有普遍适用的国际法理性。客观地讲,由于不同共同体情况的千差万别,并不存在统一标准。
其次是看俄罗斯及美欧到底要什么。俄罗斯需要塞瓦斯托波尔作为暖海港口的军事利益,需要北约不通过乌克兰迫近家门。美欧需要一个倾向西边的乌克兰,并对不承认克里米亚独立作出更有说服力的解释。这些有的是不可调和的,但有的可以。现在,各方在表现不屈服的一面,但更重要的是寻找可以调和的一面。否则,即使俄美欧不会彻底摊牌,克里米亚问题也有可能长期化,并成为第二个“巴尔干”式的火药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