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头条#【习近平兰考调研2天交160元伙食费】习近平在兰考每餐都是大锅饭菜,有“河南味儿”的烩面、胡辣汤、大烩菜等上了桌。18日午餐,两荤两素,菜谱是红焖羊肉、烧双菇、清炒西蓝花、萝卜烧牛肉,外加一个粗粮排骨汤。临行前,他专门委托工作人员按用餐标准,交了2天共160元伙食费。
河南日报记者 平萍 柯杨
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一行赴兰考调研指导教育实践活动,一路轻车简从,一路亲民务实,一路深情寄语。两天的密集行程中,习近平走村入户、访贫问苦,察看便民服务、倾听群众呼声,三次召开座谈会,和县、乡镇以及村基层干部亲切坦诚交流,悉心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意见建议,实地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
镜头1
时隔5年再次来到精神圣地“十不准”展览墙前习近平驻足良久(图集)
3月17日10时许,习近平一下飞机,就直奔兰考焦裕禄同志纪念馆。这是他时隔5年之后,第二次来到这块精神圣地。
焦裕禄对子女要求严格,发现儿子焦国庆看了一场“白戏”后,他亲自制定了《干部十不准》。在写有《干部十不准》的展览墙前,总书记驻足良久,仔细观看。习近平感慨地说,“十不准”内容非常有针对性。就拿看“白戏”这条说,除了规定一律不准送戏票之外,还强调不能把前10排的票光卖给机关和干部,这就教育领导干部如何针对身边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具体举措。
镜头2
让民政局窗口工作人员递来结婚证,看看样式,遇领证小夫妻:“祝福你们”
17日15时,习近平来到兰考为民服务中心,向工作人员和前来办事的群众问好,他先后来到地税局、财政局、规划局、房管中心的服务窗口,了解工作流程。在民政局窗口前,习近平询问办结婚证都需要什么证件,每天来办证的多不多,还特意让工作人员递过来一本结婚证,看看样式,他亲切地对刚刚在这里领了结婚证的一对名叫杨坤、李丹丹的小夫妻说,“祝福你们!”
“你们这里双休日办不办证?”总书记问工作人员。“办,我们可以调休,但不能让老百姓等。”
“那就等于是全天候服务了。”总书记满意地点点头。
镜头3
一进院习近平就握住老人的手祝福老人长寿,扶她一起坐下(图集)
带着对“三农”问题的关心,习近平一行赶往当年兰考最大的风沙口——坝头乡张庄村。
听说总书记要来,村民闫春光85岁的奶奶张景枝特地换上过年才穿的大红外套,从堂屋不时向外张望着。一进院,习近平就上前握住老人的手,询问她的身体状况,祝福老人健康长寿,扶她一起坐下。“下一步你咋打算?还是打零工?”“土地流转出去,1亩地给你多少钱?”“种粮食,1亩地各种补贴有多少?”总书记不时询问闫春光,并帮他出主意、想办法。
临走时,习近平还送上了米面油等慰问品。“习主席真好啊!”张景枝眼含热泪,紧紧攥着总书记的手。看到老人执意要送自己,习近平上前一步扶起老人,携手一起走到院外,两双手久久没有松开。
镜头4
习主席百忙中来小村庄俺觉着焦裕禄精神回来了村民在座谈会上说:咱的“老焦”又来了(图集)
17日下午,习近平不顾奔波劳顿,先后走进张庄村村委会办公室、焦裕禄干部学院教学楼1号教室,和兰考乡村部分基层干部、普通共产党员进行面对面交流、长时间座谈,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选择兰考作为我在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联系点,是因为这里有焦裕禄精神。我们就住在焦裕禄干部学院,出门就看得见焦裕禄当年种的泡桐,睹物思人,感慨良多。”
村民游富田激动地说:“当年焦书记在张庄蹲点的时候,我还是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跟着焦书记一起在下马台干过活儿。现在习主席百忙中,大老远来到俺这小村庄,俺们由衷地觉着焦裕禄精神又回来了,咱的‘老焦’又来了。”
对中央八项规定带来的变化,坝头乡党委书记体会很深:"“以前我们乡会议多、招待多、检查评比多,一年下来招待费高达几十万元,八项规定实行以后,基层干部应酬少了,招待费也没有了,会议和检查评比也少多了。”
镜头5
特意查看亲手所栽焦桐
调研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还特意来到5年前他栽下的那棵焦桐前,仰望焦桐的挺拔身姿、追思生生不息的焦裕禄精神。2009年4月,习近平曾来兰考参观焦裕禄事迹展,并在此种下一棵焦桐。
焦裕禄精神怎么学? 听听习总的“学习指南”
怎样学
深学
就是要组织党员、干部一点一滴学习焦裕禄同志的事迹,一字一句学习焦裕禄同志的言论,重点把焦裕禄精神学习好、领会透,不能大而化之,粗看都知道,细问不明白,没有触及灵魂。
细照
就是要引导党员、干部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深入查摆自己在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就是要引导党员、干部向焦裕禄同志看齐,从今天做起,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对待群众、对待组织、对待事业、对待同志、对待亲属、对待自己,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相关链接:
习近平赴兰考调研 在村民家门口吃花生(图)
习近平:党员干部要把焦裕禄精神作为镜子照照自己
习近平将首次出席核安全峰会 提中国“核安全观”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