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走进山丹县清泉镇,处处是干群春耕忙碌的身影。沿着312国道沿线的柏油路一眼望去,在拾号村、郇庄村、寒旱区节水高效农业示范园正在修建的钢架大棚、一条条隆起的白色地膜带、进进出出忙着运送大棚蔬菜的三轮车,无不让你眼前一亮。
红提葡萄、温室花卉、反季节蔬菜、鲜嫩的羊羔肉.....这些在全县乃至全市都叫得响的特色农产品,正成为该镇特色产业发展的一张张名片,充分展示着该镇在特色产业发展中取得的喜人成绩。该镇积极调整产业布局,以发展“一村一品”为目标,加大发展特色产业扶持力度,加快培育支柱产业步伐,全镇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园区引领推动特色产业转型
“以前政府鼓励我们发展设施农业,谁都不敢尝试,现在有了示范园区做‘样板’,农民也都吃了‘定心丸’,发展设施农业也有了信心.....”正在自家大棚里采摘双孢菇的毛建军对笔者说。
该镇立足城郊优越的地理位置,做强做大城镇“菜篮子”,以寒旱区节水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和暸高山畜牧业园区为中心,辐射带动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按照“避旺、补缺、反季节、赶节日”的思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2400多万元发展设施农业,带动能人大户在该镇能人创业园投资创业,吸引张掖泰丰现代农业公司、甘肃宏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丹果蔬仓储物流中心等企业入驻落户,在创业园建成红提葡萄大棚420座、双孢菇大棚180座,高标准钢架拱棚550座,温室蔬菜大棚100座,有效辐射带动了全镇的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同时,带动周边群众发展养殖业,仅2013年就有11户养殖大户在暸高山畜牧业园区落户,新建规模养殖场4个、养殖小区1个,新增规模养殖户23户,羊、牛、生猪饲养量分别达到了21.6万只、0.79万头、2.2万口。在北滩、拾号村引导农户连片种植新疆大枣1200亩,杏树200亩。现如今清泉的果菜和畜产品不仅满足了本县市场,还大量外销,特别是该镇的红提葡萄和红寺湖的羊肉北上首都、南下广州,近走省城、西安等地,农民收入逐年增加。
土地流转撬动特色产业发展
“种田,就要种规模田,这样才有高效益。”该镇双桥村的土地流转大户李全国这样说。李全国,是该镇的致富能人,也是土地流转经营家庭农场的带头人,在当地,像李全国这样承包土地经营家庭农场的种植大户的还有40多户。
该镇通过内引外联、能人带动等方式,鼓励农户将土地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集中,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努力实现全镇农业规模化经营。今年,全镇土地流转面积累计达到3.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0%。其中,合作社流转2.1万亩,大户流转达1.4万亩,涉及农户8953户,签订合同8953份。去年全镇建成以花卉蔬菜制种、马铃薯、油葵、中药材、高原夏菜500亩以上连片示范点5个,千亩连片示范基地2个,各类制种面积达到2200亩,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达到1.7万亩。而随着土地的集中经营还催生了6000多名农事“钟点工”,在农忙时节,他们活跃在田间地头,既解决了种植大户的用工荒,又增加了家庭收入。
科技培训推动特色产业升级
自从北滩村的养殖能手何世玉聘请了镇畜牧站吕建斌专家为他家的“科技家教”后,吕专家就经常来他家手把手,面对面的帮他解决养殖中的难题。问起技术培训后的变化,靠“科技家教”奔上富裕路的何世玉高兴地说:“多亏了这些专家帮忙,我们的养殖技术越来越高,挣的钱也是一年比一年多......”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新品种、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清泉的农民深感“技”不从心,他们纷纷把专家、教授请进家,向他们学习新技术。有的农户则直接聘请在本乡本土有一技之长的“土专家”、“田秀才”,全程指导并传授技术经验。同时,该镇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站点便利的网络资源和农家书屋,组织农民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在网上找信息、觅商机,村民们足不出户就可学到实用技术。至目前,全镇共开展各类培训38场次,培训农民群众1023人(次),输转劳动力1.16万人,推广农业新技术3项,开展农业新技术实验2项(次),推广以节水农业为主的膜下滴灌、垄作沟灌等农业技术4项,结合基地建设落实品种试验6项,有效的带活了农业经济,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帮助广大农民走上了致富的快车道。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