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日前聚焦访华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夫人米歇尔参观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却意外再度引爆校服之争:有网友觉得,北师大二附中的同学们穿的校服——确切地说是那套宽松的蓝白运动校服,“太减分了”!这就像一个火苗,在新浪微博上引爆了网友们对国内运动校服铺天盖地的吐槽,虽然对该不该用运动衣作校服各有看法和分析,但在“丑到爆”这点上基本毫无争议。(摘自《新快报》 3月24日)
对于校服的美丑问题早已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了,校服太丑早已被诟病良久,而该不该使用运动款式却是各有各的看法。如今我们的校服样式大体趋于雷同,多以运动衣为主,色调单一,体现不出现代学生的时代朝气,有的教育专家则仍然认为,校服从本质上就只是一件区别于便服的衣服罢了,穿的再美亦是无用,只要学习好,校服的美丑问题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这种毫无审美理念,甚至没有美学观念的观点笔者不敢苟同。为什么我国的学生对校服深恶痛绝,比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要严重,虽然学校明令到校学生必须身着校服,但是还是有很多学生以身试法,个中缘由,值得深思。首先一点,学校对于校服的穿着已从培养学生对自我身份认同的确认,慢慢变味成了形式上的整齐划一和井然有序。学生着装的统一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家庭出身问题而产生的“炫富”和“自卑”心理,或者更应该说,这校服的制定者是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即使在校服上也绞尽脑汁地体现“消除剥削、消除贫富差距”的本质问题。但是从一个消除差距演化成整个学生集体着装问题的“自卑”,岂不浪费这份良苦用心?其次,许多学校的校服材质的选择上尽量往经济的角度上靠拢,运动款校服则基本符合这一要求,而且校服产业背后的利益链条也使得部分设计低下、水平不高的企业鱼目混珠;再者,校服制定者混淆了“美”这一概念,朴素和美丑是两个概念,以日本为例,日本男女校服区别明显,男生以诘襟为主,类似于中山装,阳刚大气,而女生是水手服和西装百褶裙两种,可爱迷人。而我国校服男女同款,形式上完全与文革时的绿军装一致,只是颜色改变而已,如遇到伪娘型帅哥说不定会传出“一对玻璃”的笑话;最后,也是教育者们的一个通病,就是害怕被“西化”和长久以来儒家思想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荒唐教育理念。
这部分人在触及“西化”问题就极其紧张,担心被扣上“全盘西化”的帽子,认为改变了就对不起祖宗先师,其实这个疑惑在百年以前就已经回答过了,而且答案明确:西化不等同于崇洋媚外。还有的教育者们认为校服设计过于美化会分散学生的学习精力,使其抵挡不住制服诱惑而早恋误学,这样的蹩脚教育理念禁锢我们数千年,影响至今,任何与学习无关事宜,包括对生活常识的认知、生活技能的培养、生活态度的热爱都只是浮云而已,“爱美”与“爱学”在他们脑中是两种阶级观念,二者不可兼得。但是他们却找不出任何有效证据来证明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将自己狭隘的教育理念强加给孩子们,使之成为“美学盲人”,单一的装束让学生的美感与自信从何而来,对自我认同更是无从谈起。
我们并非要求校方要将校服制作得高端大气上档次,但至少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培养对美的认知和选择,这点应该不算是过分要求吧。如今生活水准日益提升,穿着一件赏心悦目的校服上学不是难事,然而中国的教育理念却以其狭隘幽暗的心态扼杀这对“美”的追求,如果连追求美的取向都能制约,倒不如建议集体穿绿军装得了。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们不能因为这自卑的心理和丑陋的理念而编造可笑的理由,将这种“减分”的校服压在现在本已“沉重”的学生身上,使之童年再次蒙上一层灰色记忆。
校服只是学生作为个体区别于社会人员的符号。一眼望去,这些学生就像是流水线上生产批发的“沙丁鱼”罐头,单方面满足校方的“整齐”而牺牲学生的审美自由,这是很难让人感到认同的,凡此种种丑陋的教育理念在“减分”校服这个载体上已然变成一种羞耻。
相关链接:
北京中学生接待米歇尔所穿校服被指丑到爆(图)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