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万绿园出现在海口市滨海大道旁,18年来,这块千亩黄金绿地,已成为海口市民心中的一处精神家园。
18年后,海口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关于加强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保护管理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了在3-5年内打造和保护12万亩红树林湿地的目标。这是海口市贯彻落实省委改革决策部署的一个重大举措,具有深远的意义。海口将以此为契机,修复和恢复红树林湿地,规划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打造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基地,建设“第二个万绿园”。
一个备受关注的保护区
生态资源是海口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已成海口最具竞争力的优势。多年来,海口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秉承“生态立市,环保优先”理念,以高屋建瓴的生态观,通过高水平规划、建设和管理,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城市。
东寨港红树林是海口历史上最重要的绿色景观与生态保护屏障,区内生长着成片面积巨大、种类齐全、保存完整的红树林,被誉为“海口之肾”,是海口一处经典的城市景点和靓丽的生态名片。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由于围海造田和发展种养殖业,这片红树林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为了保护好东寨港当时仅存的红树林资源,经海南申请,国务院于1986年批准东寨港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13年8月,海口市出台东寨港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重点包括实施退塘还林,整治污染源、畜禽养殖、餐饮业等8项任务,全面系统解决东寨港保护区及其周边流域范围内的畜禽、水产养殖业污染等主要环境问题,开展生态修复,切实保护好东寨港生态环境。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东寨港保护区及其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目前,原5万亩保护区内的全部2439亩虾塘已基本实现退塘还林,周边流域突出环境问题得到初步缓解,水质显著提高。这是海口推进生态建设的重要成果。此外,海口市还规划建设湿地公园,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
一项多赢的重大决策
为进一步保护珍贵的东寨港红树林,海南省委决定用改革的办法,将农垦三江农场移交海口市管理,其中包括属于农垦三江公司的9466亩滩涂水产养殖区。
该区域原密布红树林,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围海造田中遭破坏。现在,海口市将对9466亩滩涂地全部退塘还林,复原本来面貌,并为海南人民建设万亩红树林湿地公园。海南农垦从大局出发,将农垦三江农场和9466亩滩涂水产养殖区整体移交海口市管理。这是一个惠及子孙,给人民造福的生态大工程,也是一大功德,是海口市委、市政府、农垦总局、农垦集团为海南绿色发展、人民福祉作出的重大贡献。
这片海南最重要的红树林将恢复历史原貌,达成良好的生态平衡,有效遏制保护区及周边外围湿地资源的面积减少和功能退化趋势,广大市民将因此获得良好的生态享受。三江农场也由此纳入海口市整体规划范围,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是农垦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从基础设施到民生建设,三江农场都将受到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的带动,增强农场发展内生动力。
原本主产谷物的三江农场将一改原来的贫困面貌,当地的中低产值农田和中低效水产养殖区,将通过大手笔产业结构调整,转变成高生态价值和高旅游收益的万亩红树林湿地公园。三五年后,这里现代服务业将借机起步,成为一个独具魅力的产业亮色,获得丰厚的旅游收益。三江农场和周边职工群众也将受益于此,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一个独具生态魅力的湿地公园
《决定》将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总体保护和控制的范围由5 万多亩增加至12万多亩。其中,新移交地方管理的9466亩滩涂水产养殖区,将实施退养还林,规划建设为三江红树林湿地公园。
《决定》对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保护管理的体制机制作了明确规定,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加强保护管理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要求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决定》,尽快制定红树林湿地保护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并认真组织实施。
为统筹协调和妥善解决东寨港保护区周边居民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问题,让周边居民和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保护事业结成利益共同体,激发周边居民保护红树林湿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决定》明确规定,市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协调东寨港保护区周边居民的转产、就业和安置,建立生态综合补偿机制。
打造和保护12万亩红树林湿地,是海南省委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改革的办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海南省委保护生态环境的坚定决心。生态环境是海南发展生命线,省委从全省发展的高度出发,对环境保护一直高度重视,为红树林保护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氛围,有力地推动了红树林湿地的保护。
打造和保护12万亩红树林湿地,不仅对生态平衡有利,对海口市是一大利好,对深化农垦改革也有重要意义。红树林湿地公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义不言而喻,是最好的保护形式之一;对海口而言,不但是保住了城市的“生态之肾”,也为城市增添了一大旅游景观,城市的生态优势将更加凸显,打造宜居、旅游城市更有优势,城市发展也因此注入了新的动力;对海南农垦而言,三江农场整体移交海口,不仅将自身的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了一大步,更为农场融入地方探索了新的思路、新的模式,为深化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可谓一举多得,一举多赢。
打造和保护12万亩红树林湿地,是海南省生态建设的大手笔,彰显出一个生态大省的作为和担当。在生态建设上不断探索新的模式、新的思路,为全国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先试,树立示范,是国家赋予海南的一个重大使命。最近几年来,海南省在这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如绿化宝岛大行动、大力种植海防林、推行生态补偿制度,等等。这些举措为海南省生态保护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保障了海南的山水不因发展而变色,保障了海南的空气不因发展
而变质。这次省市两级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再次表现对生态保护的积极作为。它再一次向世人表明,保护生态环境,海南将一如既往坚持,全力以赴投入!
海口市将参照杭州西溪湿地公园模式,规划建设国家级三江红树林湿地公园。这个公园将独具生态魅力,以红树林为主题,兼具咸淡水湿地景观,被海口市民亲切地称为“第二个万绿园”。届时,在这片面积广袤的红树林湿地里,不仅将生长郁郁葱葱的红树林,还有各种鸟类翩翩起舞,鱼虾水中嬉戏。世界各地的游客也将慕名而至,在生态的湿地公园中,一览热带红树林美景,尽享国际旅游岛的生态特色旅游。
生态文明,一种理念的升华;永续发展,一个庄严的承诺。在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实践路上,海口走出了一条新型工业增产不增污、繁荣经济增效不增污、发展旅游增景不增污的绿色产业发展道路。
●由国家环保部发布的2013年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显示,海口空气质量排名全国前列。
●由央视和国家统计局等发起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3—2014》报告显示,海口位居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强。
●据人民网强国论坛调查报告显示,海口位于“十大最安逸城市”前十名。
海口市将按照“规划控制、立法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社会监督、造福子孙”的要求,以高度的生态自觉,把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保护好、建设好、利用好,使其成为老百姓休闲康体养生的好去处,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一张靓丽的绿色名片。
海口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简介
这里有“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50064亩,是第一个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第一批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之一的保护区。
为贯彻省委“生态立省”“绿化宝岛”部署,海口市明确红树林湿地四至范围,实行分区管理。规划了保护水域和湿地公园,使红树林湿地保护面积扩大到86314亩,加上设立外围景观控制区40845亩,使总规划面积达到127159亩。
这里,生物景观资源非常丰富,共有红树植物12科28种(占全国96.55%),半红树植物9科12种。区内还栖息着194种鸟类、103种鱼类、92种底栖动物等。红树林湿地生态功能显著,能有效调节气候、净化海水、促淤造陆、防风护岸。
为了保护好生态环境这个永不褪色的金饭碗,海口市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一是科学规划。明确生态红线,优化空间布局,适当开发旅游功能,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二是环境整治。重点打击违法建筑和非法捕捞;关停和异地技改35万只咸水鸭养殖场和9家18万头养猪场、疏浚河道和建堤,整治上游水系。三是恢复修护。仅去年,市财政就投入5500万元退塘还林2439亩,进行红树林复种和湿地恢复。
为建立长效机制,结合区内百姓传统虾、禽、畜养殖关停后的转产需求,依托红树林湿地资源,海口市科学导入生态旅游,将保护区及所在地的演丰镇按照“乡村主题公园”整体规划,区域生态示范投资估算超过200亿元。
同时,在设计、建设和运营各环节体现“环境保护优先”,充分展现壮观的“海上森林”和“海底村庄”等自然景观,重点突出生态科普、高端养生、乡村休闲的旅游理念。致力于将这里打造成“宜居、宜业、宜学、宜游”和“养眼、养身、养心”美丽海口的示范区,在生态优良、民俗文化丰富地区,探索一条以发展现代旅游业服务业、带动新型城镇化的新路子,实现促进农民增收、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