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路一家试点单位当初配发的各类垃圾桶如今躺在角落里“睡大觉”。 记者 李传华 摄
海口网4月15日消息(海口晚报记者李传华 见习记者杜润涛 特约记者刘波)针对当前垃圾增多的现象,海口结合今年当前正在大力开展的市容市貌整治,再度发力垃圾分类处理,实现源头减量。海口的垃圾分类在过去曾做过不少工作,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未能有效保持,致使垃圾分类处理如今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
现状:垃圾分类有点“冷”
2010年8月,海口市确定以部分党政机关、学校、大型企业、酒店、景区、港口、车站、码头、农贸市场、商场等具有代表性的50个单位、35条道路开展垃圾分类处理试点,拉开了我市垃圾分类处理的帷幕,但时至今日,垃圾分类却不像起初那般“红火”,甚至有点“冷”,有的单位甚至连当初配发的垃圾桶都不见了。
在南沙路一家曾经的试点单位,记者找了半天找到几个当初配发的垃圾桶,不过它们已是东一个西一个,而且清一色“混装”。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试点开始搞得挺红火,单位在环卫部门的协助下,更新设备,成效非常不错,绝大多数员工均能按照要求将垃圾进行分类投放,但没有多长时间就淡了。
作为海口第一批垃圾分类试点,琼山区委住宅区曾把这项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现如今也“冷清”了许多,一些分类垃圾桶装着的垃圾一片混杂。
而在滨涯路等路段,那些用于分类的垃圾桶“沦落”成了普通的垃圾桶,里面根本不分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
分类过杂市民一头雾水
“主要是麻烦,垃圾分类的种类太多,搞得头有点昏。”琼山区委住宅区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据了解,海口市过去采取的分类处理按照“大分流、小分类”的原则,居住小区实行“有害垃圾、废玻璃、可回收物、其它垃圾”四分类;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办公场所实行“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它垃圾”三分类;公共场所实行“可回收物、其它垃圾”二分类。
大多数曾经参与试点的市民反映,这样弄得太杂太乱,弄得人是一头雾水。美兰区一试点单位的员工说,分类太杂太多让人根本搞不清楚,再有就是对垃圾的分辨,太多数市民也缺乏这类知识,根本弄不清要处理掉的垃圾到底属于哪一类,最后就是胡乱丢。
还有市民甚至表示,过去的试点将垃圾分类得很细,但政府是否真正建立起相应回收处理的设施设备,如果没有,就没有开展垃圾分类这个必要。
市民参与积极性不高
采访中,有不少参与试点的单位负责人向记者反映,2010年刚开始试点那段时期,政府抓得比较紧,经常性派人“督阵”,各方面的指导也比较到位,但一些市民参与程度不高,有的甚至在工作人员劝导的情况下,仍然将垃圾随意乱丢。海口市环卫局一位负责人说:“垃圾分类固然有分类不合理,太多太杂,但市民意识不强,参与积极性不高也是其中一个很大的因素。”
美兰区一家试点单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初政府要求他们开展试点时,他们觉得这是件好事,安排专人负责来落实这个事,也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但后来发觉没有市民支持和参与根本推行不了,但要想提高市民对这件事的思想认识却不是一件易事,导致原先配发的分类垃圾桶现如今成了普通桶,有的甚至躺在角落里“睡大觉”。
相关连接
海口四个区选取一社区一条道路再“试点”垃圾分类处理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