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中一对内地游客夫妇于旺角街头,让孩子在行人路上便溺,有港人上前拍照,双方发生推撞冲突,警员到场处理,涉事幼童母亲因涉嫌袭击,5月中需到警署报到。警方于昨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访问时还原事件经过,强调该名幼童是男孩,而非网上传说的女童。此外,事件有关短片被上载至网络,引起网民疯狂转发与激烈讨论,有香港网民指摘随地小便是不文明行为,内地网民则认为港人对孩子不够宽容,事件反映出香港与内地在文化和认知上存在一定差异。
   
 您当前的位置 : 社会新闻>

“内地幼童便溺”事件拍照者系《壹周刊》记者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4-04-24 09:54

        图:幼童母亲当时用尿片接着小便,地上并无尿渍 网上图片

        本月中一对内地游客夫妇于旺角街头,让孩子在行人路上便溺,有港人上前拍照,双方发生推撞冲突,警员到场处理,涉事幼童母亲因涉嫌袭击,5月中需到警署报到。警方于昨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访问时还原事件经过,强调该名幼童是男孩,而非网上传说的女童。此外,事件有关短片被上载至网络,引起网民疯狂转发与激烈讨论,有香港网民指摘随地小便是不文明行为,内地网民则认为港人对孩子不够宽容,事件反映出香港与内地在文化和认知上存在一定差异。

        旺角街头内地游客孩子小便被围堵拍照事件,在网上流传多种说法,有指幼童母亲“打了拍照者耳光”,但另有目击者称该母亲只碰到香港青年抓住婴儿车的手等。对此,昨日警方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採访时,还原本月中旺角发生争执事件经过。

        推车撞人违法

        警方透露,本月15日傍晚5时24分,接到报案称旺角西洋菜南街行人专用区有人打架,了解后确认涉事者共3男1女,分别是29岁王姓男子和28岁吴姓男子,以及一对内地夫妇,33岁叶姓父亲和29岁傅姓母亲。警方调查发现,当日内地夫妇让2岁儿子(而非网上所传女儿),于行人道上小便,引起途经王姓男子注意,拿出数码相机拍照,叶姓父亲发现后上前制止,并抢其相机,夺走记忆卡。此时,吴姓男子尝试阻止叶姓父亲,傅姓母亲则用婴儿车推撞吴姓男子。

        警方表示,男童父亲因抢夺别人相机涉嫌盗窃、母亲因用婴儿车撞人涉嫌袭击被警方带走。调查后,父亲无条件获释,其妻子则获保释外出,但5月中需要再来港到警署报到。另外警方称,在调查资料中并不存在傅姓母亲掌掴拍照者情节。

        这宗因内地幼童在香港闹市便溺引发的风波,引发香港与内地热议,“孩子香港街头小便”的话题在微博的讨论已接近150万个,成为热门话题。在内地著名网上讨论区“天涯论坛”,有内地网民发表“呼吁:大家从6月1日开始不要去香港”的讨论帖,至截稿时已有800馀个回覆。

        有内地网民指,在短片中可见,母亲用尿片接小便,并用胶袋装好,表现合理且克制,“并无影响香港环境”。亦有人说,遇到这种情况,香港人应走过去善意咨询那位内地母亲是否需要帮忙,或者指引她为幼童找厕所,而不是冷漠地拍照。此外,有批评针对拍照者,指摘其拍到幼童私处,侵犯未成年人权利。

        拍照者是《壹周刊》记者

        有香港网民留言称,身为香港人,“绝对觉得今次事件是那对情侣错,有因必有果,还不是之前有很多内地游客也随街小便吗?”另外有网友认为,那位母亲行为不当,称其既然带了尿布,就应让幼童穿上,而不是在公共场所暴露孩子下体。

        此外,昨日出版的《壹周刊》在“编辑室手记”中写到,今次事件的主角之一、被抢夺记忆卡的男子是该刊摄影记者“阿明”,称其于上周在旺角街头遇到奇事,出于“职业本能”用数码相机把这一幕拍下,打算存作资料。他声称,其后成为其他报章热爆新闻是其“始料不及”。

        网友意见:

        内地网友今夕是何年V:很认同网友的一段话:文明的意义除了不当街便溺,还有善意与宽容,前者是表象,后者才是根本。真正的文明,是碰到这样的情况,走过去善意咨询那位母亲是否需要帮忙,或者指引她找到厕所,而不是冷漠地拍照当成渲染大陆人素质低下的又一个证据。大陆人的素质的确有待提高,但香港人的文明同样需要提升。

        陈道理

        “幼童便溺”事件引发激烈争论,尤其是在一名电视台记者微博评论之后,更引起内地网民的强烈批评愈演愈烈。事件已从一宗“个案”的讨论,演变成对“共性”的互相指责,香港与内地网民的情绪化表达,已远远盖过对事件本身的客观讨论。其实,如果冷静地站在对方角度去思考,问题未必如此严重,而两地关系更不应当因此事受到伤害。

        “青年”做法过分

        内地网民对此事的激烈反应,完全可以理解。事件其实可以说是近三年来内地游客对香港不满的一场“总爆发”。回顾过去三年,涉及两地民众对骂或冲突的个案,引起较大关注的,已不下二十起,诸如内地游客地铁进食被批评、内地游客被骗、内地游客到港旅游被驱赶等等,众多事件叠加之下,香港的旅游形象,至少对于内地一些民众来说,已经严重受损。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带有严重歧视的侮辱事件,挑起内地网民的神经。以过去半年为例,“驱蝗事件”、公然辱骂内地游客“滚回去”、高举港英旗帜在游客面前叫喊等等。如果说乱过马路、随地吐痰等,还只是对一些个人习惯的批评,可以得到内地民众不同程度的支持;那么这种公然侮辱人格的行为,则无法不令人感到愤怒。

        在许多内地民众来说,这已不是“文不文明”的问题,而是“侵犯了起码的人格尊严”。正是由于这些“前例”,导致此次事件一经报道便引起内地民众的巨大共鸣,作出激烈回应。

        回到此次事件,不少网民认为,姑不论在公众场合“便溺”是否文明,站在一个宽容、关怀的角度,当游客人生地不熟去到香港旅游,作出巨额消费,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更何况事件不过是由于二岁幼童而引起,没有理由作出不近人情的攻击与指责。而由于事件皆源自网上的手机片段,并无权威报道去厘清事件细节,导致内地网民因一些不实的细节而被激怒,加剧了冲突。这一切,完全能够理解。

        值得一提的是,事件的其中一个主角是《壹周刊》的摄影记者,该杂志为《苹果日报》旗下子刊,从来都以卖弄膻色腥为主,政治上更是故意敌视、攻击内地,近年鼓吹“驱蝗”也有他们的“功劳”。因此如果不是该刊的煽动,此次事件未必会如此演变。

        事实上,以笔者的观察,绝大多数香港民众此次都对内地游客的遭遇感到同情,很多人也认为事件中的“青年”太过分。香港市民固然不满“不文明”行为,但更不会认同这种欺凌弱小的行为。

        港人并非“绝情”

        如果稍微冷静去观察,整件事有“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所谓必然性是指,这是香港不礼貌对待内地游客而积累不满的总爆发;所谓偶然性,则是特定时间、人物产生的特殊效果。事件本不会如此激烈,而某电视台记者未明真相任意转发与评论,进一步激发了不满。但这一些都不应当成为破坏两地关系的因素。

        香港回归已近十七年,两地融合过程中必定会遇到种种问题。内地民众其实不必如此激愤,香港的市民绝非他们想像中的如此“矫情”与“绝情”,绝大多数港人仍然十分好客与友善。勿被情绪化影响了对事件的看待,否则,继续敌视下去,对任何一方都没有好处,更会着了极端离心者的“道”。

[来源:信息转载] [作者:] [编辑:覃业伟]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