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4月26日消息(海口晚报记者 李晶晶)孩子出生6个月后,由母亲胎传的抵抗力就几乎没有了,为了及时给孩子补充抵抗力,疫苗接种成为增强抵抗力的有效方法。但去年底的一场“疫苗风波”,使疫苗的安全性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虽然事件已经澄清,但海口的疫苗接种率一度下降了10%。
疾病给儿童留下终身残疾
38岁的刘云是一家网络公司的主管,3岁时因一次发烧,感染上小儿麻痹症,致使双腿变形,从此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跑跑跳跳。“虽然现在事业有成,但身体的缺陷让自己失去很多快乐。”刘云说,“要是那时候能注射疫苗就好了。”38年前,全国还没有普及计划免疫,因各种因素限制,许多那之前出生的孩子没能抵抗住疾病的侵袭,留下终身残疾、各种后遗症,甚至死亡。
海南省曾是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的高发区,发病率居全国之首,自有疫情记录以来,1956-1993年全省共报告脊灰病例500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28/10万,1985年发病725例,为最高发病年,1993年海南省脊灰病例发病数还占全国总数的十分之一。
这一变化的出现要归功于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能有效保护儿童健康
近年来,我省适龄儿童的疫苗接种率始终维持在高水平,各类疫苗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有效地保护了广大适龄儿童的身体健康。实施免疫规划工作,每年约保护全省近75万名7岁以下儿童免受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破伤风、白喉、结核、乙肝、乙脑等疾病的侵害。
“我非常担心有家长因为消除不了质疑,不给孩子接种疫苗,使孩子增加感染病毒的风险。”曾雪霞担忧地说。
比如乙肝,我国是肝炎大国,海南省也属于国内乙肝的高流行省份。婴幼儿感染乙肝病毒后,90%—95%发展成慢性携带病毒状态;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将来有一定比例发展成为慢性乙肝病人、肝硬化及肝癌,病人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我省自2003年开始由省政府每年出资购置乙肝疫苗,启动新生儿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工作。通过10年的努力,至2013年,我省乙肝疫苗3针全程接种率已达到99%以上,及时接种率均已达到95%以上。在未感染病毒以前接种了乙肝疫苗的群众中,至今没有报告一例感染者,这就是疫苗实实在在的效果。
疫苗接种异常反应概率极低
我省现在接种的疫苗安全吗?这是家长们最关注的问题。
“合格的疫苗接种绝大多数是安全的。”曾雪霞说,预防接种的对象是健康人群,疫苗安全性历来受到各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视。我国国产疫苗在获得注册前,都需经过严格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疫苗在上市使用前都要实施严格的批签发制度。在接种前、接种中、接种后都有完整的、科学的、规范的要求,保证预防接种的安全性。
曾雪霞介绍,由于疫苗的生物学特性和人体的个体差异,有少数接种者会发生不良反应。其中绝大多数可自愈或仅需一般处理,仅有极少部分人出现异常反应,严重异常反应的概率更低。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显示:各类疫苗引起的严重异常反应发生概率为1/10万-1/100万。在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中,偶合症是最容易出现的,也最容易造成误解。近年来报道的多起疫苗事件多数是偶合事件,不属于疫苗引起的异常反应。
假如您的宝宝出现了以下情况,专家建议不宜进行预防接种:
1、对接种的疫苗任何成分过敏者。
2、有严重心、肝、肾等疾病和结核病者。
3、神经系统疾病者,如癫痫、脑发育不全、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
4、重度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5、先天性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者不能接种减毒活疫苗。
6、有哮喘、荨麻疹、风疹块等过敏体质者。
7、既往接种疫苗曾发生严重过敏反应者。
8、有疫苗说明书中规定的禁忌症者。
以下情况暂缓接种,情况缓解或痊愈后再进行接种:
1、接种部位有严重皮炎、牛皮廯、湿疹及化脓性皮肤病者。
2、发热>37.5℃者(发热可能是急性传染病或其他疾病的提示症状,接种可能会加重病情,并可能发生偶合事件)。
3、腹泻(每天排便次数超过3次、性状有改变者)暂缓接种疫苗(包括服用脊灰疫苗)。腹泻可能为病毒所致,可能发生偶合事件;母乳喂养婴儿每日大便次数较多,不视为腹泻。
4、正在感冒发烧的病儿不宜接种,以免加重病情。
5、有活动性肺结核、活动期风湿症、过敏性疾病,或者患有高血压、肝炎、肾炎等症的病儿,也暂时不宜预防接种。
6、其他可治愈疾病的恢复期建议推迟接种疫苗。
7、空腹即饥饿时,血糖过低,可引起严重反应。
相关链接:
我国乙肝疫苗接种率下降每年50万儿童面临风险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