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浙江某高校面向大一学生发起课堂“无手机”倡议,然而当手机越来越成为“必需品”的当下,课堂“无手机”又是否是治疗“低头族”的一味良方?(4月26日《中国青年报》)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和你在一起,而你在低头看手机。”这是网上颇为流行的一个段子。自从智能手机普及以来,这个“最远的距离”也成了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只见老师在讲台上口干舌燥辛苦讲课,学生却在下面手忙指乱低头玩手机,课堂成“低头族”重灾区。
在校园中随处可见只顾低头玩手机而不注意看路的同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零碎时间发微信、刷微博、玩游戏的年轻人也无处不在,由此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因为沉迷网络,玩电脑和手机造成家庭关系淡漠的情况不在少数,还有不少年轻人因此患上了“强迫症”,每天不上网就难受。他们在互联网创建的虚拟世界里如鱼得水的同时,似乎忘记了,真实的世界就在身边,亲情、友情也需要面对面地交流来呵护。
更让人担忧的是,“低头族”呈现“低龄化”趋势。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孩子过去上网成瘾,现在断了网线,锁了电脑,可又迷上了手机,随时随地都能上网,甚至上着课也偷偷看手机。前不久,重庆一家长欲捐40万为全校学生换传统手机,其实就是罪魁祸首的智能手机使其儿子成为了“低头族”,伤害了视力和颈椎,造成了记忆力严重降低,使孩子的沟通能力缺失,造成攀比心理滋生,成绩大幅度下降。
智能手机能给大家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但是还是应该适可而止。孩子需要昂着头成长,“抬起头”做人,小小屏幕带来的世界不能给你现实生活中最真最美最丰富的享受。
相关链接:
课堂"低头族" 老师:手机成"打不退第三者"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