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社会新闻>

京剧大师谭鑫培北京墓地被盗 警方已立案调查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4-04-29 19:26

谭鑫培墓后面被挖了个洞(电视截图)

谭鑫培墓正面供图/网络

  清明节刚过不久的4月25日,京剧大师谭鑫培的墓被人挖了一个大洞。当天早上,看园人发现墓前的铁门大开,墓后方则被人挖了一个大洞。报警后,警方正在调查中,文物保护相关单位正准备对这处文物进行修缮。

  铁门大开 墓被挖开大洞

  最先发现出了状况的是谭鑫培墓的看园人于师傅。他每周都会对这处位于门头沟区永定镇栗园庄村的墓地打扫两次。4月25日正是例行打扫日。当天上午,于师傅来墓园打扫时发现园子的大铁门敞开着,铁门上的一些铁块掉在地上。

  虽然觉得有些奇怪,但于师傅没当回事。他拿着扫帚扫到了墓碑后方时心里一惊,眼前的墓已经被人挖开了,墓缺了一大块,砖头碎块和土摊了一地。在碎块中间是被挖开的一个长约20厘米,高约8厘米的洞。

  于师傅随后报了警。他在接受电视媒体采访时说,这处始建于清朝的墓园平时都没有人来,根据现场情况,他猜测是有人盗墓,但具体墓内到底被挖到怎样的程度,从外观上无法判断。

  谭家后人觉得此事“不敢相信”

  “真缺德啊!”京剧演员谭正岩是谭家的第七代传人,他对北京青年报记者说。昨日,此事被媒体曝光后他的一些朋友给他打了电话。这时他才知道有这事,并立刻找到了相关新闻。

  看着新闻里祖坟被挖开的照片后,他仍然觉得不真实:“以前总在电视上看到有挖祖坟的事,真没想到这种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谭正岩说,自己的三叔谭立曾是事件发生当天就赶到现场了。目前家里人也都倾向于这是盗墓,他们分析,挖洞的人是想先挖开以后看看里面有什么东西,再决定要不要进一步行动,其实这处墓里并没有什么宝贝。不过,最终到底是怎么回事,还要以警方的调查结果为准。

  2005年墓地重修后到现在,该处墓地一直没出过状况。由于墓地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政府还特意安排了看园人照管,墓地外还有一圈墓墙作保护。他回忆,清明节时一家人还去扫过墓,回想起来这都是“没几天的事”。如今墓地变成这样,确实让人不敢相信,“这是在挖我家祖坟,也是挖京剧的祖坟!”

  记者观察

  多位艺术大师墓地遭受损坏

  中国戏曲学院年轻老师杜鹏在2005年底谭鑫培墓重新修葺完毕时曾去祭扫,如今该墓被挖,他非常气愤。

  他说,在古代,演员的地位很低,在讲究魂归故里的时代没有能力让自己葬在故乡,便都集中葬在陶然亭等地的“梨园义地”。同时,也有一些知名演员出钱将自己葬在义地之外的独立墓地中。

  杜鹏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城市建设,这些古坟纷纷迁移,一些有名的京剧大师的墓地也跟着迁移到别处或是重新修葺。这些墓地经过了战乱,该盗的早就被盗过,没什么值钱的物件儿了。

  谭鑫培和梅兰芳的琴师徐兰沅的墓地位于梅兰芳墓东南侧40米远。著名琴师徐兰沅的后人对北青报记者说,如果不是京剧爱好者,是看不出其中的门道的。徐家对先祖徐兰沅墓地的保护,现在主要是靠当地人出于尊敬来帮忙照看。像梅兰芳墓这种被认定为文物的墓地,比较受重视,当地的基层党政部门还会再安排专人来保护,但即使这样也遭到过破坏。

  这几年,多位大师的墓地都遭受过不同程度的损坏。2009年,京剧大师梅兰芳和马连良的墓地被发现遭人涂鸦,随后涂鸦被去除;2010年,齐白石墓地沦为垃圾场,路人还在此便溺,被媒体曝光后成了当时的社会话题。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海淀区文物保护工作者对北青报记者表示,在中国民间,文物保护意识十分欠缺。如今对大师墓等区级文物的保护,除了政府出力以外,更多的只能靠本地自保,如靠旁边的住户或后人们照看。想要保护文物、保护大师墓的文化价值,必须要靠人们文物保护意识的提高。

  文/本报记者 孟妍 杨柳

  新闻内存

  京剧大师谭鑫培和他的墓地

  谭鑫培是我国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其创始的谭派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个京剧艺术流派。他亲手培育了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三位京剧大师。此外,他还主演了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在其中表演了自己的京剧拿手片段。

  谭鑫培墓始建于清朝,1985年被门头沟区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北京市文物局和门头沟区文化委员会在原墓址上对其进行了重新修葺。

  文/本报记者 孟妍(除署名外)

  延伸阅读:

  一代宗师谭鑫培

  谭鑫培祖籍湖北江夏(今武昌),父亲谭志道是一位楚剧老旦演员,因嗓音高亢,湖北观众呼作“谭叫天”,意为音色如云雀鸣叫般尖厉,谭鑫培则被称为“小叫天”。他受家庭熏陶,自幼练功学戏,11岁随父进京,入金科班,15岁出科后,搭三庆班演出,先后拜程长庚、余三胜为师。为了谋生,在京郊一带跑野台子,倒嗓后,演出以武戏为主。由于幼功扎实,翻打扑跌,无一不精。清同治十九年(1870年),23岁的谭鑫培回到北京,仍搭三庆班,以武生应工,演出《神州擂》、《金钱豹》、《白水滩》等戏,深得其师程长庚的赏识和器重。演出中,他近距离地接触一些名家,如余三胜、俞菊笙、杨月楼、王九龄等,他都认真观摩,默记在心,受益匪浅。在程长庚晚年时,谭鑫培开始演老生戏,如《定军山》、《阳平关》、《战长沙》等,得到程长庚的支持和鼓励。

  谭鑫培生活在京剧从发轫走向成熟的时期,当时徽调、汉调、昆曲、梆子、罗罗腔等争相竞妍,名家辈出。就皮黄而言,已然形成程长庚的徽派、张二奎的京派、余三胜的汉派。来自不同地域的演员受各地乡土曲调所影响,加上个人嗓音、身体条件的不同特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演唱风格。谭鑫培耳闻目睹诸家之长,广收博采,为我所用。他将梨园前辈的保留剧目和演唱技巧消化吸收,并加以继承和发展,将一些黄钟大吕的直腔直调,改为纤巧、柔美的唱腔,令人耳目一新。这种大胆改革的尝试,是需要胆略的,虽然遭到一些非议和指谪,但最后还是被广大观众接受和认同,其“粉丝”既有贩夫走卒,也有王公大臣。很多后学者也纷纷效仿,以致出现“无腔不学谭”的局面……

  回忆京剧最繁盛年代 百家流派争鸣大师辈出

  光绪年间到上世纪50年代,京剧流派纷呈、繁花似锦的灿烂持续了50余年。

  最早开宗立派的,应该算谭鑫培。他技艺全面精当,善于体察刻画不同的人物形象,委婉细腻,曲尽其妙。“谭派”是京剧有史以来传人最多、流布最广、影响最大的老生流派,“无生不学谭”。此后老生行中余叔岩的余派、言菊朋的言派、高庆奎的高派、马连良的马派、周信芳的麒派、杨宝森的杨派、奚啸伯的奚派等,都是从谭派中衍化出来的—追随者在继承创新之后变成了新流派的创始人。

  戏曲理论家龚和德认为,京剧属于“前辈典范型文化”,舆论总是鼓励临摹,而对临摹中的各种变异不予宽谅,如徐慕云在《谈罗小宝》中说:“小余系伪谭,连良是骂谭,真谭只有小宝与俊卿耳。”……

 

 

 

相关连接

印度奇特墓地餐厅 与死人一起共餐
武汉一女子墓地用手机“捉鬼” 一连三天失眠神情恍惚
北京最贵墓地超25万一平米 市民远走河北买墓
民政部回应墓地满20年使用期需续交管理费问题

 

相关链接:
民政部回应墓地满20年使用期需续交管理费问题
北京最贵墓地超25万一平米 市民远走河北买墓
武汉一女子墓地用手机“捉鬼” 一连三天失眠神情恍惚
印度奇特墓地餐厅 与死人一起共餐
[来源:人民网] [作者:] [编辑:冯丹霞]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