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一领清爽的天蓝T恤搭配格子衬衫,下着牛仔裤、运动鞋,背着双肩包,除了黝黑的皮肤和细密的卷发外,西奥(T heo)看起来和普通中国大学生没什么两样。午后一抹暖阳映照下,他熟门熟路地带记者穿行于中国传媒大学林木葳蕤、绿意盎然的幽静校园,不时和路过的中国同学寒暄调侃,最后来到学校一间宽敞的咖啡厅落座。
这位来自非洲西海岸的年轻人在中国留学已有三年。回想当时的决定,他对自己颇具前瞻性的决定感到满意:“我当时申请包括英国大学在内的多个欧洲和北美学校,都接到了录取通知。但当得知自己又被推荐给一个中国的奖学金项目后,我就选择来中国学习了。”
西奥说,他在故乡加纳本科毕业后,在国内类似中国广电总局的机构做了五年传媒研究工作,随后便被推荐到中国传媒大学进行国际新闻与交流的硕士研修。“我之所以选择中国而放弃美欧,是因为中国同其他国家相比更有自己的特色。这里正在经历快速发展和深刻变革,对我来说是亲身体验历史进程和在前沿进行实时研究的绝好机会。”
乘着中非人文交流扩大提升和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东风,西奥同成千上万来自非洲大陆的年轻人一样远涉重洋,来到中国,探索和构建自己的梦想。
“在非洲,人们经常谈论‘中国现象’,但没有多少人了解真正的中国是什么样。来北京之前,我对中国唯一的印象就是功夫片里展现的样子,但那都是上世纪80年代,甚至40、50年代的中国,和现在完全不同。”西奥说。
他发现,同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和加纳其实在许多地方有着相似之处,“比如我们两国大城市的公交系统为了应对居住区域外移、商业区往中心聚拢的发展特点,都相应地进行放射状规划。对于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的辩论也同时在两国进行。从中国的经验看,加纳可以学习吸收很多有益之处。”
西奥将大部分时间花在同国际和中国学生共同进行的研究项目上,有时和同学一起到北方各大城市参观游览,北至黑龙江,西至内蒙古、山西,走访了具有悠久历史和传统中国特色的一些地方。西奥还会利用一些闲暇时间兼职教授英语,已完全融入中国环境的他谈起自己的生活来气定神闲。
而回想起当初刚到中国时的情景,西奥有些腼腆地笑着说:“当我第一次踏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准备打车去学校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准备不足,我讲着带加纳口音的英语,司机听不懂,携带的资料和学校信息都没有中文版本,当时非常手足无措。”
“幸好有路过的人主动来帮助我和司机沟通,才找到学校。而当我好不容易找到宿舍,管理宿舍的大妈同样听不懂我讲的英语,又是依靠主动帮忙的中国同学才完成注册和签到。”他说,“尽管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在中国总是会有人不顾麻烦,尽其所能地帮助你。”
认识了更多中国同学后,这位来自非洲的年轻人又进一步体会到了中国人的热情好客:“我在中国的第一个冬天,接到山东临沂同学的邀请去他老家过春节。我们四五个老外学生住在他家里,三世同堂,一起包饺子、放烟花、看春晚,聊到很晚才睡。这对我来说很难得,特别有意思,在电视上看不到的中国家庭传统和过年气氛,我都真切感受到了。”
对于越来越多的非洲年轻人考虑来华学习深造,西奥表示,从心理上做好适应不同文化的准备非常重要。“中国是一个有着独特文化的国家。比如我们时常拿中国人喜欢叫别人‘多喝水’开玩笑,如果哪个同学的电脑坏了,我们就会打趣他说‘多喝点水吧’。当然,这实际上是中国人关心别人的一种方式。”
“来到中国,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度。与此同时,传统和现代事物在这里有机融合。你会看到酒吧夜店和千年古刹并肩而立,人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西奥说。
当记者忍不住问他这些年为什么没去过中国南方时,西奥挤眉一笑道出缘由,原来他计划选择去南方某地攻读博士学位,“所以我并不急着游览南方,听说那里和中国北方很不一样,到时候会有大把的时间和机会考察游览。然后我会考虑在中国找个工作,成家立业。”
“中国为我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机遇,对于未来生活的种种可能,我持开放态度,这就是我的中国梦。”西奥充满期待地告诉记者。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