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试点路段垃圾箱中垃圾桶残缺不全。南国都市报记者石祖波摄
“装备”未到位,居民认知度低,海口垃圾分类改革试点遭遇多重“瓶颈”垃圾分类困难谁之过?
为提高全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意识,促进海口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管理水平,海口近日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改革提上日程,并开始试点工作。
记者从海口市环卫局了解到,目前首批试点地区已接近尾声,记者对部分试点路段进行实地走访,并请海口市环保局相关人士对垃圾分类改革相关政策及试点情况分别进行了解读和总结。
分类垃圾改革试点成“口号”
海口市生活垃圾分类按照可回收物(绿色桶)、餐厨垃圾(灰色桶)、其它垃圾(蓝色桶)共三大类进行分类,相应配套实施应按此要求设置。
此次试点工作分别在海口市秀英、龙华、琼山、美兰各选择一个住宅小区和一条道路作为分类试点单位。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大部分试点地区,按最新分类标准的新“装备”仍未到位,试点被质疑成为“口号”。
5月3日,南国都市报记者走访海口龙华区海德路、琼山区建国路等部分路段及小区了解到,目前,在这几个试点小区和路段并未按照最新垃圾分类标准配备新“装备”。道路垃圾收集仍为几年前配置的的垃圾箱。在海口海德路南沙路口附近,不少垃圾桶残缺不全,垃圾箱附近地面散落着生活垃圾。
此外,记者随机采访了数十位试点地点及周边的居民发现,绝大多数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认知度较低,对于“生活垃圾该分4类还是3类?”、“生活垃圾如何分?”等问题无人能回答齐全。
垃圾分类改革困难几重?
“目前,因垃圾分类改革投入资金不足,居民环保意识薄弱等,宣传目前垃圾分类仍然处于‘口号’阶段。”海口市环卫局业务处处长刘波说,为期两个月的首批试点,只能侧重于对相关地区分类垃圾总量进行总结归类,便于积累数据,为后期试点做铺垫。
“作为环保工作的推广者,在我自己家里,大家都不知道该如何针对垃圾进行分类,更别提海口普通市民。”刘波坦言,“环卫部门即便印制一个简单的宣传单页,在全海口铺开宣传,也得不少资金。”刘波介绍,政府在垃圾分类改革投入上存在明显不足。“垃圾分类实施难,归根到底,属于国民长期未形成环保意识。”刘波坦言,环保意识的培养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相关连接
海口垃圾分类有技术规范 先进个人奖励五百元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