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1.3万斤/亩的产量,这下子到了1.8万斤/亩。”看着越长越大的冬瓜,澄迈金江镇王映川并不高兴,“4月中旬瓜就已熟,但无人收购,只能放在地里,任其生长。直到今天卖了7.6万斤,每斤0.16元,还有10万斤待售。”
辣椒、茄子、冬瓜……今年春天,海南部分冬季瓜菜价跌滞销的现象,再次上演。而在本季冬季瓜菜集中上市之前举行的冬交会上传出令人振奋的消息:签订531宗瓜菜订单,瓜菜量325.6万吨,增长3.4%。
不少种植户疑问:“既然有这么多的订单,我们的瓜菜为何还是经常碰到销售困难的问题?”
订单难兑现
不定量、不定价格、不定销售时间,订单难落实
“今年我帮7个老板收购瓜菜,其中两个老板放弃2万元的订金,撕毁了订单合约。”澄迈县金江镇瓜菜中介代理商王良明说,“外地收购商在瓜菜未成熟之前,会提前一周或半个月向农户预订,定好采摘时间、价格,并预付订金。”
早在1998年,海南为扩大瓜菜销路,就每年举办一次冬交会,并且推出了“订单农业”,试图破解农民盲目种植现象。15年来,成效显著,海南将瓜菜销售到了全国近180个大中城市。但是,订单农业的“先找市场后生产”的功能尚未完全发挥出来。
“即使是一周的时间,市场价格的剧烈变动,也会导致撕毁订单。头年订来年的,更是没人敢冒险。”记者了解到,冬交会签订的瓜菜订单,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合同订单,仅仅是合作协议,并不具备法律约束。
“销售的量、价格、时间,都没法定,也不敢订。”琼海辉柏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光涛多次参加冬交会,曾与北京、浙江等地批发市场签约订单,他告诉记者,“所谓订单,只是意向性合作,量只是大概数字,价格也随行就市。”
“不定量、不定价格、也不定销售时间,订单其实很难落实。”多位瓜菜收购商向记者坦言,订单农业难做,当市场价大大低于订单价格,收购商赔不起,当然会“跑路”;同样,如果市场价格高于订单价格时,农民往往会反悔,要求加价,不然就不给货,或者偷偷卖给其他收购商。
诚信体系难建
“相当部分省外收购商打‘游击战’,没有‘深耕’海南的意思”
放眼全国,订单农业毁约是一个普遍问题。有机构调查发现,全国农业订单的履约率仅在20%左右,有近8成的订单或因农民或因收购商爽约,成为一纸空文。
为突破这道难题,2002年,万宁市同发农副产品信息服务公司曾尝试为订单合同提供担保。同发公司有许多成功调解订单违约案例。
但是,11年后的今天,“公司担保业务逐渐减少,转而以运销业务为主业。”同发公司总经理林斌告诉记者,违约时常发生,且因为价格波动剧烈,协调工作太多、太难,而担保业务的利润也低。
“订单农业难做,主要是缺乏诚信体系建设。”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柯佑鹏教授说,“首先要克服投机心理,不要希望瓜菜价格飞涨,一夜暴富,要学会从长远规划,控制成本、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然后,政府可以探索建立订单农业的风险保障机制。”
目前,我省有2/3以上的瓜菜是由省外经销商收购。“有相当部分省外收购商打‘游击战’,通过当地代理商收购,哪里利润高去哪里,没有‘深耕’海南的意思,农户与收购商连接松散,没有建立起长期合作共赢的感情和机制。”不少本地收购商表示。
产销难对接
“农民与经销商其实是利益共生的,瓜菜质量好,价格自然也会高”
辣椒市场价高达10元/斤,或是跌到0.5元/斤,对海口琼山区三门坡镇清泉村种植户姜晓丹家而言都没有影响,她家的辣椒始终售价3.5元/斤。她是海南目前为数不多严格从事订单农业的农户。
“虽然别人大赚时,我赚的少,但是别人亏本时,我却还能赚。每年每亩辣椒都有稳定的收入。”姜晓丹说,2011年她在海南省有机农业协会的带领下,开始种植有机瓜菜,并实行订单农业,与经销商签订合同,规定供货时间、供货量和价格等;种植的品种、质量,都严格根据客户需求来定。
“有机瓜菜属于小众高端产品,做订单农业可行性大,其经营观念值得借鉴。”业内人士表示,海南生态环境好、瓜菜上市早,有较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和潜力,如果加强农户和经销商的利益连接,可以扭转目前的困局。
澄迈县瓜菜运销协会秘书长许泉说:“农民与经销商其实是利益共生的,农民种出的菜质量好、品种受市场欢迎,经销商才卖得好,有钱赚。政府引导或培育一批经销商深耕市场,再与农民长期合作,根据市场需求,帮助农民控制产品标准、更新种植品种等,这是多方共赢的好事。”
相关链接:
冬瓜个太大反遭嫌弃 15万斤冬瓜滞销澄迈瓜农犯愁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