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5月21日中国政府网)
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国作为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秦代的都江堰,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今天的三峡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当前,我国正值推进新“四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时期,对水资源支撑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次国务院部署加快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是适应生态环境要求和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的重大举措。一方面,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国内洪涝灾害仍频繁,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对于防灾减灾作用明显;另一方面,国内水资源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也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消除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夯实农业基础、保障粮食安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水生态环境,促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就必须依靠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这是利当前惠长远的大事。
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还将在增加有效投资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三峡工程为例,三峡工程总投资超千亿元人民币,装机容量达到2250万千瓦,涉及航运、发电、种植等十多种相关产业功能。三峡工程建成后,除了使下游荆江地区能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更重要的是,有效缓解了我国电力供应的紧张局面,同时还带动了长江航运的发展,结束了“自古川江不夜航”的历史。一项水利工程的建设,除了发挥可见的社会效益之外,更会在深层次影响社会的整体发展。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按照统筹谋划、突出重点的要求,在今明年和“十三五”期间分步建设纳入规划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可以预见,当这些水利工程建成后,我国的骨干水利设施体系将显著加强。
当然,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会面临诸多困难,建设资金无疑是很关键的一项。会议要求,要建立政府和市场有机结合的机制,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进,政府投资将更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社会资本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李克强总理曾指出,“如果只靠政府投钱搞‘示范’,这样的政策一定持久不了。”此次允许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建设资金的问题,更体现了本届政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会议还要求,应管好用好建设资金,确保工程质量,强化建后使用和管护。水利工程建设事关长远,如何让水走完“最后一公里”,真正流进农田、惠及农户,从根本上讲要靠市场机制。完善这方面的市场机制,是对各级水利主管部门提出的硬性要求。
在这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中,“节水”是一个关键词,这也是我们国家一直大力倡导的。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尽管我们在解决节水用水方面下了大力气,但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全社会的配合。一方面需要加大力度宣传国情水情,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另一方面要统筹使用税费、价格等改革措施促进节水增效,在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前提下,促进全民节约用水。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以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为依托,我们一定能用好水、节好水。
相关链接:
李克强会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