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员身着防护服,佩戴全面罩型防毒面具进入警戒森严的集装箱,ChemPro军事毒剂检测仪随即响起刺耳的警报声,仪器显示屏出现骷髅型警告标志……如此紧张的一幕并非演习或者拍电影,而是厦门东渡检验检疫局成功处置一带毒气集装箱的现场。
东渡检验检疫局22日称,这是厦门口岸成功处置中国首例进境空集装箱携带高浓度有毒气体事件。
4月下旬,东渡局检验检疫员小原在例行开展集装箱检验检疫时,一进入箱号为“CBHU2998693”的集装箱,顿感箱内气味异常,眼结膜、上呼吸道因强烈刺激产生流泪、烧灼等症状。她立即关闭箱门,施加封签,设立警戒标志,并对集装箱开展溯源调查。
在尚未明确气体种类的情况下,根据突发化学恐怖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东渡局立即成立了领导小组和现场工作组,进行处理。
据了解,该空箱属于中远公司,上一航次装载“冻鲨鱼翅”,由荷兰鹿特丹港启运,于香港卸货拆空后,作为周转空箱输入厦门。由于仪器提示箱内气体为工业有害物质(TIC),数据库比对指向氨气、氯气两种有毒气体,虽然浓度半定量显示达到中高浓度,专家组结合首次查验情况、集装箱背景资料,基本排除突发化学恐怖事件可能,解除警戒,按日常应急处理方案进行处理。
随后,东渡局联合厦门市环保部门到现场进行进一步确认,分别使用快速检气管法和电化学传感器法分析后发现,确认空箱内气体为氨气,浓度约为27毫克每立方米。
氨气作为一种刺激性有毒气体,能灼伤皮肤、眼睛、呼吸器官的粘膜,人吸入过多,能导致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引起肺水肿以至死亡。环境中,氨气与空气混合的容积浓度在16%—25%时,遇明火就会有爆炸的危险。
因此,在此箱子周围设立警戒的情况下,连续24小时开箱散气,此后关箱24小时后再次检测毒气,未发现异常。
检验检疫部门人士指,空箱不“空”问题已经成为近年来已成为口岸部门保障国门安全的突出问题,存在疫情疫病、生物入侵、核生化恐怖、走私货物等不确定风险。毒气残留在空集装箱里,更容易造成重要事故,危害物流、执法、收货等环节不确定人群的健康安全,应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相关链接
组图:厦门房交会上市民忙“抢钱”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