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铁路投融资改革方案逐渐清晰。
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由国家发改委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单位召开会议,要求抓紧出台铁路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尽早组建铁路发展基金公司,抓紧将支持铁建实施土地综合开发意见报国务院,确保今年完成社会投资铁路建设目标。
今年以来,铁路投资规模目标三次上调,接近历史最高值,铁路投融资改革成为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当务之急。
力推铁路投融资改革
据发改委信息,发改委上周牵头会同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环保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国家铁路局、铁路总公司等部门和单位,建立了铁路投融资改革和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协商会议制度,近日已召开第一次会议。
会议确定,抓紧出台铁路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尽早组建铁路发展基金公司;抓紧将支持铁路建设实施土地综合开发意见报国务院;加快新开工项目前期工作;各级发展改革委要加强协调、专题研究、逐项调度、创造条件,确保今年完成社会投资铁路建设目标。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今年铁路投融资改革广受社会关注。就在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的今年九大经济体制改革任务中,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成首要任务;另外,该部委首推的80个鼓励社会资金进入示范项目中,就包括广佛城际轨道交通环线广州南站至白云机场段、北京地铁16号线、深圳地铁6号线等24个交通设施项目。
早在4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铁路建设的政策措施时,提出设立铁路发展基金,拓宽建设资金来源,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使基金总规模达到每年2000亿至3000亿元。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目前铁路发展基金的方案已经初步成型,该方案要求铁路发展基金优先投资于国家规定铁路项目,初期为保证大量中西部项目建设资金需求,暂要求投资国家规定铁路项目的所占比例不低于募集总额的70%。
铁路固定投资创新高
实际上,今年以来,铁建规划目标一再提高。4月30日,中国铁路总公司电话会议表示,调整今年铁路投资总额至8000亿元以上,开工项目增至64项,投产新线确保达7000公里以上,设备投资额由1200亿元增至1430亿元以上。
记者从相关会议文件中发现一个特殊现象:今年1月份召开的铁路工作会议中,计划国家铁路安排固定资产投资6300亿元。3个月后的4月9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盛光祖接受采访时表示,2014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提升至7200亿元,投产新线从6600公里增至7000公里以上,新开工项目从44项提升至48项。
经梳理发现,今年铁路投资规模经过3次上调,距离2010年的8427亿元的历史高峰几乎相当,较去年的固定投资额增加了21%,创下4年来新高。国金证券铁路设备行业分析师贺国文在研报中表示,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铁路仍是本届政府稳增长的核心工具之一,“加快铁路建设”与“深化铁路改革”是未来两年铁路行业的主基调。
一方面要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另一方面,中国铁路总公司仍面临负债率上升的问题。根据该公司近期公布的2014年一季度审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3月31日,中国铁路总公司负债总额3.2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负债率继续微升至64%。在此背景下,扩宽融资渠道、吸引“新鲜血液”入场已成为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当务之急。
实际上,早在2013年8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就要求,要通过改革的方式来拓宽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投融资渠道,向地方政府和社会资金放开城际铁路等四类路的所有权、经营权,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铁路;其次是研究设立铁路发展基金,以中央财政性资金为引导,吸引社会法人投入。
或借鉴“以地养路”模式
上述国务院《意见》还提到,“加大力度盘活铁路用地资源,鼓励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据《经济观察报》26日报道,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起草的铁路土地综合开发方案已获得国务院同意,最快将于5月底出台。
“铁路土地改革是解决国家铁路土地历史遗留问题、深化铁路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环节。”宏源证券铁路行业分析师瞿永忠表示,国务院2013年8月就发布过相关要求,加大力度盘活铁路用地资源,鼓励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支持铁路车站及线路用地综合开发。
其中,中国铁路总公司作为国家授权投资机构,其原铁路生产经营性划拨土地,可采取授权经营方式配置,由中国铁路总公司依法盘活利用。记者获悉,从中国铁路总公司拥有的资产看,其目前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且各地车站也都集中在城市的市中心。
瞿永忠表示,铁路土地改革将大幅度改善铁路系统(及其路网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同时为铁路运输企业进行市场化改革寻求突破口。
业界人士表示,这种模式借鉴了香港地铁的“以地养路”经营方式,有助于改变中国铁路总公司的盈利能力,而随着相关土地开发建设成果的实现,未来一定会带来丰厚的收入,继而减缓中国铁路总公司的负债压力。
相关链接:
发改委:今日零时起汽柴油价每吨提高70元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