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乌兰察布6月2日电 题:内蒙即将消亡的小村庄:“端午”等节几无概念
“这几天忙着种地,没考虑端午节怎么过。”60岁的老谢两鬓斑白、皮肤黝黑。说这话时,抬起青筋突出的手背,一根根血管清晰可见。
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察右中旗一个名叫安图的村庄,与老谢一起生活的村民不足十人,在近十年中他们是这个村庄最后的村民,大多数时候陪伴他们的是无尽的劳作与孤独。
中新网记者了解到,由于老谢所在的村庄十年九旱,多数村民生计无着,因此过往十年已有近200人纷纷举家迁入城市。在目前不足十人的这个村庄中,亦有人在近期内进行搬迁。对于这个即将消亡的村庄,外界将其称之为“最后的村庄”。
6月2日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倚在门前,老谢歪斜着身子点燃一支烟,淡淡地说:“孩子们小的时候还有过节概念,但随着孩子进城,早无概念。”
老谢所在的安图村,距离县城察右中旗约需1个小时车程,但因为近年该村庄几近消失,此前的班车已甚少光顾,这使得老谢一家并未把端午节吃粽子这茬放在心上。
由于老谢所在的村庄进入五月仍在飞雪,因此在全国各地春播早已结束的当下,这里直到现在还在播种。“尽管地种的并不是很多,不过每天仍有不少杂乱活要做,所以过端午节这事也就没有记挂在心上。”老谢说。
此言非虚。距离老谢这一“最后村庄”,相距约1公里的东滩村亦复如此。这是一个不足百人的村庄,5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却占了九成以上,某种程度亦在“最后村庄”之列。
记者在对当地多数村民访问时发现,这些村民除了中秋、春节期间会等来在外打工、上班的孩子一起“过节”外,事实上在城市中颇为流行的“五一”“清明”、“端午”“国庆”等节几无概念。
之所以对过节没有太多概念,当地村民王成说:“一方面与忙碌的劳作有关,另一方面与孩子们不在身边有关系。”他认为,一些村民因为常年难以与孩子们相聚,其实不敢轻易触碰节日这个话题,久而久之就变得麻木了。
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盖志毅认为,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加快,一些村庄已渐渐失去过往“三世同堂”甚至“二世同堂”的温馨一面,而这些新时期的“空巢老人”,由于缺乏与常年在外儿女团聚的机会,因此对诸多节日变得“陌生”,这样的情况下,如何纾解空巢老人的内心困惑,已经成为当下必须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
相关链接:
价格平缓"小长假"——2014年端午节假日旅游市场速览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